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三大功能
拉扎斯菲爾德與羅伯特·默頓在論文《大眾傳播、大眾鑒賞力和有組織的社會行動》中,討論了大眾傳播的兩種正面功能和四種負面功能,大眾傳播媒介三大功能,被概括為大眾傳播的“正負功能論”。一方面,大眾傳媒具有賦予社會地位和重申社會準則的正功能;但另一方面,大眾傳播也具有諸多負面功能,如麻醉受眾精神、導致人們順從現狀、降低審美水平和鑒賞力、剝奪人們的自由時間、媒介依賴、異化作用、媒介暴力、造成民族文化生存與文化認同危機等。 從大眾傳播的實際效果來看,大眾傳播媒介的正負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大眾傳播把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但是新聞失實、信息污染干擾誤導受眾。人們對當今世界的了解,絕大多數是來自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大眾傳播,但正因為對大眾媒介的極度依賴和信任,受眾往往輕信大眾傳播,甚至受騙。
1、大眾傳播媒介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2、大眾傳播媒介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于職業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體。指復制、傳遞信息的機械和傳播組織、團體及其出版物和影視、廣播節目。3、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
(2)大眾傳播連接了世界,卻淡漠了人際關系。大眾傳媒把個人和世界聯系起來,增進了各國、各地區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但每個家庭之間卻變得封閉起來,人與人之間的親身交往被人機交流所取代,人際交往日益淡漠。“容器人”“電視人”“虛擬現實人”就是對大眾傳播成為拆散家庭的分離器的生動體現。
書面類的大眾媒介包括晚報晨報以及各種發放與大眾信息有關的書面雜志期刊,廣播包括各種不同頻道的音樂,交通以及健康養生的廣播頻道的點播;電子類則是大部分通過搜手機以及電腦計算機搜集到需要的信息的過程。功能:獲取信息和傳。
(3)大眾傳播豐富了知識,卻降低了人們的思考能力。大眾傳播使人們了解了很多知識,但這些知識往往零碎而不系統,膚淺而不深刻。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指出,大眾傳媒帶來的大量知識傾瀉,使人們滿足于被動的知識積累,成了缺乏批判和思考能力的“單向度”的個人。
大眾媒體,又稱大眾傳媒,是指向大量受眾廣播之傳播媒體,同時是第三產業、知識產業和消息產業。實現交流的技術手段各異:電臺廣播、錄制音樂、電影和電視等廣播媒體通過電子途徑傳輸信息;報紙、書籍、宣傳冊和漫畫等紙質媒體采用。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