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是哪一年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等教育走過了奮進的10年、跨越的10年、開拓的10年,改革發展與變化成績斐然,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10年間,中國的高等教育從過去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轉變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從過去的增量改革轉變為存量改革;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正轉變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國高等教育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了更強的貢獻力。
規模擴大 質量提升
“高等教育的規模大起來了。”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達到443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個百分點,實現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發展階段,有更多的人能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而在受高等教育人口上,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得到穩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和創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的同時,高等教育的培養質量也在提高。10年間,教育部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為牽引,共認定8031個國家級、863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遴選認定首批3559門國家級一流課程。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持續增強,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高校承擔,高校為高鐵、核電、生物育種、疫苗研發等重點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參與研制了超級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神舟系列等國家利器。
“通過‘211’‘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吳巖說,“我們先后舉辦中國慕課大會、世界慕課大會,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慕課發展的中國范式。”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道路 1、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推動了高校擴招,而高校擴招則促使高等教育走向大眾。高校擴招給了大量農村孩子上學的機會,讓他們得以走出那片大山,走向希望的遠方,這才是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2、高校擴招后,。
10年間,中國持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國高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3萬余門、在線開放課程1.1萬余門,聘請17.4萬名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專兼職教師,超過1000所高校的139萬名大學生參加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而已成功舉辦了7屆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更是累計吸引了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3萬個團隊、2533萬名大學生參賽,高等教育大眾化是哪一年,大賽累計直接創造就業崗位75萬個,間接提供就業崗位516萬個。
夯實基礎 創新融合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7、8%。一般來說,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于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基礎學科是科學的源頭。教育部從2009年起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我們將它稱作‘1.0版’;2018年,我們再次啟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2.0版’,在77所高水平大學布局建設了288個基礎理科、基礎醫科、基礎文科的創新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吳巖表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一批非常突出的科技新星已嶄露頭角,“《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在今年審議通過,從規模、結構、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對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進行了全方位的謀劃和部署,意在培養未來杰出的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醫學科學家,這都將提升我國的‘元實力’。”
所謂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是指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5%─50%。1973年,美國教育學和社會學家馬丁·特羅在《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一文中,通過對美國和西歐國家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考察,提出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
同時,加快卓越工程師培養,是提升國家“硬實力”。卓越工程師的教育培養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過去,卓越工程師的缺乏制約著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
均衡發展 合力共建
在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看來,立足人才培養,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有三個標志:一是創新型理念已成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識。創新人才的培養正在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廣大教師、管理者,甚至包括學生的一種自覺的具體行動。二是近年來開展的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和新醫科,包括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等,也正在成為教育優先發展的新平臺、創新人才培養和成長的新平臺。三是中國高等教育正在成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力量。”
高校共建工作成效顯著。教育部與相關部委、大型企業、地方政府新增共建高校151所。數據顯示,依托共建機制,首批“雙一流”共建各地政府投入建設資金總計超過660億元,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在“十三五”期間獲得經費總計超過1000億元,有效提升了共建高校整體辦學水平、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能力。
\x0d\x0a (四)要善于借鑒國際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經驗 \x0d\x0a 考察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歷程發現國際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在不同的國家,由于不同的國情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表現出不同的規律和特點,且國外高等。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