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上海大眾工業學校好嗎
20年前的金海路,田野漫漫。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浦東新校區,迎來了首批師生入駐。
上海大眾工業學校好嗎,20年后的金海路,書聲瑯瑯。3所高等院校匯聚在曹路大學城,最早成建制入駐的二工大喜迎建校62周年、搬遷浦東20周年。這所傳承勞模精神的高等學府,在浦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跨過黃浦江
進軍浦東的先行者
“二工大是跨過黃浦江、進軍浦東新區的先行者。”浦東新區首任區長胡煒回憶,20多年前上海已是全國高等教育重鎮,有60多所大學。而浦東新區的公辦高校,僅有海運學院(現上海海事大學)這一所。浦東決心大力引進高校等教育機構,補齊這塊重要的短板。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興市”戰略,同意二工大在浦東曹路鎮建設新校區項目,整體遷建浦東辦學。浦東新區政府決定先期無償劃撥400畝土地作為二工大第一期建設用地,并以只爭朝夕的干勁,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年內完成了土地征用、收儲、動遷和交付任務。
2001年6月,新校區打樁
新校區首屆新生報到(2002.9)
2002年9月28日上午,新生開學典禮在新校區隆重舉行
新校區首屆新生參加開學典禮(2002.9)
“當時行政樓、教學樓、實訓大樓、學生宿舍和食堂都建好了,走在全新的校園里我覺得自己好幸運。”2007屆畢業生金玉林正是在那一年入讀二工大高職,成為新校區的首批學生,也是陪伴校園一同成長的“特殊的一屆”。眼看著體育館建起來了、操場的草坪鋪好了,校園越來越美,二工大的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
2003年被批準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21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短短20年,二工大走出了一條應用型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隨著校園建設不斷推進,辦學規模提質擴容,目前該校已成為同時擁有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3萬名師生在浦東校園里生活和學習。
跑出加速度
校地融合走深走實
沒有化學專業,505分。根據查詢上海大眾工業學校官網資料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7日,該學校開設有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等12個專業,但是并沒有化學專業,并且在2022年中該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為505分,是。
深深扎根浦東的二工大,與浦東新區簽訂共建協議,以黨建為引領,與企業、屬地、社區深度融合,探索共建共享共贏發展之路,在校地深度融合中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
“環保管家”推動浦東企業綠色發展
可以插班的。拿著相應的學員身份證明,中學畢業證到教務處辦理即可。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是一所全日制、以加工制造類為主體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以“汽車嘉定”新一輪大發展為契機,緊貼市場需求設置專業。
搬遷浦東20年來,二工大與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華力、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有限公司等浦東優質企業進行黨建信息資源融合共享,開展校企共建發展。讓黨建互促互進的政治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優勢,是二工大深入推進校地融合的主動選擇。
浦東科技節親子公益活動在二工大科普基地舉辦(2022.8)
在浦東大地上,活躍著二工大師生青春的身影。黨員教師下沉街鎮抗疫一線成為中堅力量;科研團隊當起了浦東街鎮與企業的“環保管家”;來自全國樣板黨支部的生態環境博士講師團為曹路居民做科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擔當“帶貨主播”助力鄉村振興,深入街鎮社區手繪墻畫打造“美麗庭院”;在二工大附屬龔路中學開設創新課程……這點點滴滴的努力,是二工大為浦東高質量發展增智賦能的生動寫照,也讓這所高校深度融入它所在的這片發展熱土。
篤行創未來
企業回安徽的國際學校貌似比較少,我知道的有一個不錯的,新華公學國際化學校。 新華公學在安徽合肥,整體環境倒是優美,課程很多涵蓋IB、美高課程、a-level課程、國內課程、劍橋英語等,他們應該不定期有開放日和體驗日。 大可以比較一下,給個贊吧 。
勞模精神助力引領區建設
“正是二工大的創業培訓課程和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平臺,激發了我的創業夢的萌芽。而浦東這片改革發展的熱土,則讓我的夢想之路越走越遠。” 雷恒從二工大畢業后,成為了“云瓣科技”的創始人。這家致力于互聯網科技和教育信息化服務的科技公司,曾在發展關鍵期入駐張江示范園區上海環保科技園孵化器,并獲得了2020年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項發展資金孵化畢業資助。
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是一所全日制、以加工制造類為主體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以“汽車嘉定”新一輪大發展為契機,緊貼市場需求設置專業。開設有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電氣運行與控制、計算機及應用、模具。
金玉林(右)感恩母校老師的培養,選擇成為一名職業教育的老師,把勞模精神傳承給更多學生
“選擇從教,是因為感恩在二工大遇到的恩師,我想成為和他們一樣的好老師,把勞模精神傳承下去。”本科畢業的第15年,金玉林已是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副校長。他的大學時代可謂開掛:代表上海參加全國首屆數控技能大賽并獲獎,成為上海首位大學生技師,獲得二工大首屆校長獎。2007年畢業后他主動去職業院校任教,已培養出5位全國技術能手、21歲的上海市勞模,19歲的高級技師……去年他又回到了母校,作為首批學員參加二工大承辦的上海市“職業技術院校教師訓練營”。他希望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更多一流智能制造技術人才,讓母校的勞模精神薪火相傳。
金海路校區拓展工程計劃明年年中竣工
“深耕浦東二十載,二工大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二工大黨委書記吳松透露,動工2年的金海路校區拓展工程,計劃于明年年中竣工。屆時,包括學生公寓、食堂、工學大樓等在內的8.8萬平方米新建校舍將投用。新建工學大樓將與工學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實訓功能用房集中起來形成工學集聚區,促進“智能制造”等學科群的交叉融合,為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服務浦東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吳松表示,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二工大將聚焦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目標,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強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浦東共成長。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