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集團創始人,創維集團最大股東是誰
“我國彩電市場的銷量在2017年徘徊在4800萬臺,而2018年銷量竟下降至4500萬臺,比前一年減少了300萬臺。”在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這一數字背后,是中國彩電業艱難度過的2018年“寒冬”。
步入2019年,行業參與者們都期盼著春天能快點到來。但據中國電子商會做出的《2018年中國電視消費及2019年趨勢預測報告》中顯示,2019年我國彩電行業整體銷量仍不樂觀,預計下滑3-5個百分點。無疑,歷經百年發展的彩電產業正遭遇巨大挑戰,而彩電廠商們更是面臨大考。
從歷史經驗可知,從CRT到液晶顯示,再到量子點顯示時代,技術的迭代和飛躍,在帶來產業進步的同時,更會引發行業的一次次洗牌,期間以創維、TCL、海信、長虹在內的中國彩電品牌,不僅挫傷了松下、夏普等日企,更給三星、LG等韓國品牌以打擊。
而今行業處于OLED顯示放量式增長階段,誰能率先抓住這一機遇,創維集團最大股東是誰,就能實現新一輪中國彩電品牌的彎道超車。在“下一個十年”到來前的這樣一個激烈的拐點,創維這家擁有三十年制造經驗的中國民族品牌選擇先發制人。
換帥突圍
對于創維而言,雖然在中國彩電終端市場上以品牌營銷見長,但卻難以抵擋其近兩年的市場競爭力下滑。
特別以財年計算,2016/17財年及2017/18財年里,創維的銷量分別為1682萬臺和1582萬臺,均處于高點,但其中毛利最高的4K電視國內銷量在過去的財年里僅同比上漲13%和2%,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得其利潤連年下滑。甚至作為創維集團的核心主營業務,創維彩電還出現了經營虧損。
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曾表示,“為了更能將創維轉變為融合家電與汽車.知名度無處不在的知名品牌,我愿意再奮斗30年!而在中國剛剛發展起來的創維汽車,其商品卻已經遠銷海外。創維車的構想,就是在出口上合理布局,也是少有。
對于這一局面,創維集團董事長賴偉德1月7日現身創維全球發布會時,并不避諱談及創維所面臨的內外交困境況,但他也坦言,為克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創維在主動求變。
“水燒到95度,撤了火,水就不開了;要繼續加柴,把水燒到100度。”創維集團CEO劉棠枝卸任創維彩電業務負責人后曾談到。在他之后,80后、技術出身的王志國走到臺前,開始形成了創維彩電業務的“少壯派”。
1988年海南臨高人黃宏生創辦了創維電視,黃宏生,男,漢族,生于1956、原創維集團兼創維控股董事局主席,黃宏生于1989年成立創維集團,2000年創維上市,目前居住在香港,1978年考入華南工學院(現在華南理工大學),1989年在香港。
在創維集團看來,王志國是給創維添加火力的柴,擔負著帶領創維彩電走出新格局的重擔。事實也確實如此。
自2018年7月10日,王志國出任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一職后,創維的蛻變呈現加速度,從深入實踐“新硬件”策略到喊出“Leadingtheworld”的目標,創維彩電正從產業寒冬中突圍出來。
作為中國的商界傳奇,黃宏生的頭銜很多——創維集團創始人、開沃新能源 汽車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天美 汽車 創始人,甚至還擔任海南黃阿婆紅薯產業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網上就能買得到黃宏生種的有機紅薯。 具企查查的公開資料顯示。
黃宏生十分清楚,在這樣一種密集技術迭代的時代里,創維只有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和組織再造、人才牽引,才能發動新一輪改革。用他的話來講,做出人事調整,啟用王志國,是“集團領導層對創維過去30年來過于重視營銷的反思”,是為滿足市場需求,創維必須轉型而作出的決定。
因此,王志國升任創維彩電掌門人后的首要任務十分明確,“產品的研發被創維推到了第一位。”他坦承,創維的彩電業務想要在下一步突圍,就要回歸產品本身,做出超出預期的產品。
守正出奇
創維汽車是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于2011年便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經過十年沉淀,在全國擁有七大生產基地,配備高學歷研發團隊近千人,擁有逾千項專利,以及掌握了核心三電技術能力,為其智能汽車的發。
“過去的30年里,創維擁有太多個第一”,第一臺智能電視、第一臺4K電視、第一臺OLED電視……王志國說,創維幾乎帶領著中國家電行業不斷發展,直到“外來者”樂視的加入。
創維汽車誕生記 4月27日,65歲的中國彩電大王,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再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這次黃宏生不是為了以家電制造業著稱的創維集團而來,其公開身份是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而黃宏生聲稱要再奮斗三。
“2013年樂視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后,為行業帶來不小震動。”王志國分析指出,傳統電視廠商都在自問,“難道要跟著低價嗎,我們的出路在哪里,又該如何應對?”
傳統電視廠商在過去的幾年中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大家都在面對供應鏈體系的變化、資本補貼硬件帶來的價格走低、電商發展日趨成熟讓價格更透明。”王志國認為除卻上述客觀原因帶來的轉變,行業參與者的自信心不足成為主觀原因。
“傳統電視企業上千人在研發、生產電視機,它們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到電視當中,然而消費者卻依然是選擇了一臺顯示器,這讓求新的電視廠商們在低價競爭面前無能為力。”他認為,創維不能像那些只生產顯示器的廠商那樣,要從營銷向技術差異轉型。
擁有多年制造經驗的創維,開始發力全時AI、畫質芯片、杜比全景聲等軟硬件技術的創新結合,王志國將此稱之為“守正出奇”,他認為這為創維開辟了新賽道。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彩電行業廠商過度追求差異化和亮點時,往往在功能上忽視了用戶所需。
王志國舉例指出,2018年CES期間,許多廠商紛紛展示著各自在8K電視上的技術積累,而從CES2019的現場不難看到,像TCL發布了支持杜比視界的X10QLED8K電視;海信也推出了5376分區的ULED8K電視,并宣布已經實現了產業化;而LG發布了搭載α9Gen2圖像處理芯片、使用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全球首款8KOLED電視”;索尼也推出了采用“PicturePro-cessorX1Ultimate”獨特算法的8K電視Z9GMaster系列……甚至在創維的展廳也展出著88寸OLED電視及277寸的8K電視。“幾乎所有廠商都發布了8K電視和相應的市場開拓計劃。”但王志國認為,受制于內容的匱乏,4K電視在當下的普及率不過60%到70%,而8K的普及更需要時間。“終端還未普及的情況下,很難指望其他端去布局內容。”王志國強調,只有電視廠商會去布局8K內容。
快車道
對于中國家電品牌而言,出海計劃早在2000年左右就多有嘗試,像TCL并購湯姆遜家電業務,但最終結果卻差強人意。此后十幾年的行業發展進程中,包括創維、TCL、海爾、海信、美的、格力等眾多家電品牌都積累了大量的出海經驗,更在全球形成一定影響力。
創維在這一期間的國際化路徑也十分清晰:2014年收購南非廈華工廠和當地家電品牌Sinotec,緊緊握住了南非市場;2015年一手收購德國Metz在歐洲推行起雙品牌戰略,另一手又以收購印尼工廠產線的方式,對整個東南亞市場加以覆蓋。
盡管創維不是第一家走向海外的中國彩電企業,但王志國深知,它的新增長極就在海外市場,“成為第一家全面實行全球供應鏈策略的企業”便是創維2019年的發展方向。“創維要做大屏智能硬件制造商。”創維海外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澤軍給出了一組數據,創維已經在全球近20個國家、地區成立了海外分公司、辦事處,產品銷往100多國家。上文提及其出海路徑時便知,創維在德國、南非、印尼都有生產基地,而王澤軍透露,創維將在歐洲、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多地設立海外生產基地,進一步打造其全球供應鏈體系。
在尋路國際化的過程中,王志國分析指出,“中國品牌很容易走進低價血拼的怪圈,在廉價低質的標簽中走不出來。”而避開與劣質低價品的競爭,正是創維摸索出的路子。
具體來看,創維正是通過多個國家建立的分公司和制造基地,開展品牌布局的同時,從早期的“高性價比”產品輸出策略逐漸轉變為推進高端產品戰略。
而立之年的創維,再次加速拓疆海外,源于“少壯派”王志國發現了北美和歐洲地區高端市場的商機。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