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功,關于成功的感悟100字
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劉越)北京時間11月29日深夜,中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句話總結——與中國人息息相關的“茶文化”,申遺成功啦!
那么,關于“中國茶”的這十大知識點,你知道多少呢?
圖為兩位茶農在云霧鎮鳥王村茶園采摘茶葉。 瞿宏倫 攝
關于成功的例子篇1:用成功者的心態面對生活 在美國,有一個名叫克洛爾的推銷員,他膽小,身體差,個子又不高,沒有一點兒優勢,所以他對自己的將來要求不高。長大后,他當了一名推銷員,由于自身原因,他的業績并不好。
茶之起源
茶葉起源于中國。歷史文獻中最早關于茶的記載傳說,出現在中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而中國民眾飲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秦,關于成功的感悟100字,顧炎武在《日知錄》里寫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
茶之功效
除了飲用,茶還有一定的藥用功能,它可以去油膩、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勞。
航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水北鎮1000多畝生態茶園。 趙春亮攝
縱觀全世界,“中國茶”可入藥的說法也得到了普遍認可。日本種茶鼻祖榮西禪師在《吃茶養生記》中說:“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
成功是指人或動物通過有意識努力,達到了預期目標。成功在動物世界里沒有對錯,一切都是為了競爭資源。而在人類社會成功還有另外一個衡量維度,即那些通過合法的且符合道德約束的行為到達預期目標的人被稱為“成功的人”。人生。
此外,日本科學家富田勛在1987年最早報道了茶多酚具有抑制人體癌細胞活性的作用,引起世界關注。2002年美國《時代》雜志推薦了十大健康食品,中國的綠茶榜上有名。
茶之“圣經”
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問世。“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這部關于茶葉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使茶文化發展到空前高度,也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因此,陸羽被譽為“茶圣”。他在《茶經》中專門闡述了煮茶的過程,對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燔灸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水則要“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之工藝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傳統制茶技藝主要集中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
外國人體驗泡茶喝飲茶技巧。張曉燕 攝
茶之講究
中國人喝茶講究“品”,要求色香味俱全,亦講究文化內涵、所用器皿及意境。
關于成功的例子篇1:威爾瑪·魯道夫 盡管威爾瑪·魯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癥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只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于
茶之典故
14、當你有足夠的理由,你就會作出不可思議的事情。每個人都要自問:我現在為了自己成功的人生,可以作出什么樣的決定? 15、人才最難找! 關于成功的要素有哪些篇(三):名人成功的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
中國人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之說,也誕生出了不少與茶有關的典故。
《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記載:“吳國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宴群臣,不管酒量大小,來客至少飲酒七升。朝臣韋矅博學多聞但酒量不大,孫皓對其頗為器重,常常破例,“密賜茶荈以代酒”,允許他喝茶來代替飲酒,這便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
愛茶之人
唐宋之后,飲茶風氣極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茶“愛不釋手”。王安石曾說:“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不僅如此,茶更是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蘇軾、陸游、黃庭堅等詩人都愛茶,并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50多首與茶相關之詩,他在《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觀宴》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聲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
而曾寫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南宋詩人楊萬里,一生與茶相伴,是個不折不扣的“茶癡”。他看重煮茶之水,“清如淮水未為佳,泉迸淮山好煮茶”;他鐘愛煮茶之聲,“茂松軒里清更清,松風一鼎煎茶聲”;他甚至自我調侃煮茶煮到把茶鼎燒穿,“老夫平生愛煮茗,十年燒穿折腳鼎”,真可謂愛茶如癡。
茶之產量
2020年,世界茶葉產量626.9萬噸,中國茶葉產量298.6萬噸,居世界第一;世界茶葉總面積7647萬畝,中國茶葉總面積4747.5萬畝,同樣居世界第一。中國的茶葉對世界茶葉生產和消費影響巨大,產量占世界茶葉產量的47.63%,消費量占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41.68%,出口量占世界茶葉出口的19.14%。
目前,國內有1085個縣、3000多萬名茶農靠“一片葉子”生活富足,茶產業成為拉動民生的大產業。
茶之變遷
當“茶文化”登陸現代,衍生出了更多的新玩法。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達2795.9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3000億元。似乎一夜之間,奶茶這種“新式茶飲”橫空出世,獲得了眾多年輕人的青睞,但其實奶茶的歷史非常悠久。
據史料記載,奶茶起源于中國西藏。奶茶的出現和北方游牧民族常年食用牛羊肉的生活習慣有關,對于蔬菜稀少的草原地區,奶茶可以促進腸胃消化,因而成為大受追捧的飲品。有趣的是,當時的北方游牧民族喜歡往奶茶里加入鹽巴,搭配炒米食用,所以最初的奶茶口味是咸的。
茶之交流
茶文化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始于17世紀的“萬里茶道”,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省區,穿越蒙古高原,最終抵達俄羅斯圣彼得堡,總長14000余公里,是繼古代絲綢之路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
2013年,為致力復興這條古道,中、蒙、俄三國聯合發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倡議;2019年,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完)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