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順大圍,珠科院中順大圍
去年超強臺風“山竹”襲擊中山,西河水閘面臨停電,工作人員按照安全生產規范操作,成功處置了險情。
這是一群水利人的堅守。建圍近半個世紀,近120公里堤線、50座水閘,作為中山市水利安全的“生命線”,中順大圍拱衛、保障著圍內15個鎮區、超200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防御洪水、臺風暴潮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大圍上,日夜工作的水利人心中始終有一根緊繃的弦——安全。如何才能建立長效、規范的安全生產工作流程,通過有效管理使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這個問題長久縈繞在水利人心頭。
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嘗試。從2016年中順大圍西河水閘管理所被列為全市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示范點以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在中順大圍逐步推行開來。在西河水閘管理所寶貴的先行經驗的幫助下,中順大圍迎來了安全生產的新局面。
撰文:廖瀚 羅永熾 孫洋廣
建規章
從零開始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流程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工作,最早在中順大圍西河水閘管理所進行嘗試。距中心城區約30公里的西河水閘,已經在岐江河西段出水口扼守了近半個世紀,其重建工程曾先后獲得2010年度廣東優質水利工程獎、2013-2014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2018-2019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等獎項。
“西河水閘管理所一直對安全生產工作極為重視,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前,安全生產工作也做得比較嚴謹、認真。”西河水閘管理所副所長羅永熾介紹,“但相對而言,缺乏詳細記錄,還沒能做到真正的有跡可查。”
具體位置:中山市橫欄鎮中順大圍西干堤。交通路線:公交路線:乘坐公交201號到達六沙市場站,步行3.4公里到達。 行車路線:導航“中順大圍西干堤”,經沙古公路或岐江公路前往。
抓好安全生產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創造人水和諧的生活環境、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實現民生水利的永恒主題。如何將安全生產工作抓好、抓實成為水利基層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2016年5月,中山市水務局下發了《中山市水務局開展2016年水利安全生產考核達標建設工作方案》,將西河水閘管理所列為全市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示范點之一。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被定為管理所的重點工作。在時任西河水閘管理所所長孫洋廣的主持下,西河水閘管理所開始了近一年的探索。
“管理出效益,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要明確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從保養維護到運行管理,都要強調精細化。”孫洋廣說。通過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考核評分標準表》進行精心解讀與梳理,管理所針對考核評分標準要求,建立了共計12大項、94小項建設內容,具體分為安全生產目標、組織設施、作業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健康、應急救援、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等,將安全生產達標建設責任從面分解到點,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建議你從中山港大橋底上大圍,那樣的話你可以一直騎自行車到小欖港碼頭才下大圍,全程約有三四十公里,全部都是雙車道(雙向)混凝土馬路。
從水閘、船閘的日常操作到各項設備的日常檢修,西河水閘都建立起了詳細的記錄臺賬,并將每一次操作、每一臺設備的生產安全責任落實到了個人身上。進行規范記錄的各類記錄本將在每年年底整理歸檔,方便日后查找、統計隱患展開整改。
從零開始的摸索,對西河水閘的工作人員來說任務量非常巨大。通過全員努力,各類安全生產管理臺賬、工程管理方案、規章制度等資料基本建立起來,形成初稿。將近一年的探索后,西河水閘管理所的安全生產達標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2017年3月,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西河水閘管理所通過了中山市水務局和廣東省水利廳水利安全生產大檢查督查組的檢查和考評,完成了示范點的創建。
安全生產達標建設后,西河水閘工程的日常運行、調度嚴格按照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去實施,經過兩年多檢驗,安全生產管理得到加強,具有良好的效果。羅永熾說,“不過,安全生產達標建設也只是一個開始。后續的日常管理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
育人才
三級培訓制度鍛造專業維護管理隊伍
小欖又一民生工程建成通車 9月30日上午,由市鎮共建、總投資約1億元的中順大圍福興至石龍堤段達標加固及河岸整治工程建成通車。
現年47歲的梁班長,已經在中順大圍西河水閘管理所工作了10多年。隨著水利工作技術含量的不斷提升,他的工作職責也越來越多。開關水閘、實施水位調度、定時檢查水閘、泵站、堤圍等水利設施的檢修、維護、保養、更換相關設備……這些繁復而又高技術含量工作,考驗著水利人的責任感與技術能力水平。
作為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老水利人,孫洋廣在水閘管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認為:“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終還是落在人才上,培養和鍛造一支高素質的運行管理隊伍,才是正道。”孫洋廣說。
為此,東河水閘管理所一直非常重視隊伍的建設。每年,東河水閘管理所都會與火炬開發區供電分局聯合舉行用電安全反事故演習,確保高壓用電安全,保障東河泵站的可靠運行。同時,東河水閘管理所還自行組織水閘、船閘、泵站在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演練,加強技術人員的應急處理培訓,增強應變處置能力,提高發生故障后應急處理的快速響應。
出效益
讓安全生產理念深入人心
標準化的安全生產,為中順大圍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有了規范、成熟的操作流程。去年9月16日,超強臺風“山竹”襲擊中山,西河水閘最高水位達到2.72米。在此期間,由于外部電網被臺風損壞,西河水閘面臨停電,液壓啟閉機等設備無法運作。在這種情況下,西河水閘的水利人按照安全生產規范操作,啟動了備用電源,成功處置了險情。
“最開始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時,我們的管理人員有些不太理解:為什么要把已經完成的工作用一本本文件框起來?機器維修為什么要做登記?為什么表格那么復雜?”孫洋廣說。但是在逐漸使用規范的生產流程之后,職工的安全意識得到了加強,從被動的“要我講安全”轉移到“我要講安全”,個別工作人員的自由散漫、粗心大意的壞習慣得到改善,一些工作人員對設備性能不熟和對應急技能不熟的現狀也得到改善。
通過規范高效的管理提高安全系數,讓機器設備維修更加規范、系統化;通過有章可循的操作規程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讓工作者心中有尺度;通過安全生產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素質與技能。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建設,中順大圍提升了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確保了安全生產控制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我們希望西河、東河水閘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可以在全圍的各個水閘的管理上得到推廣。”中順大圍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順大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只有全圍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才能避免‘木桶效應’,真正將安全生產從紙面上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