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nbn15"></del><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trike id="nbn15"><listing id="nbn15"></listing></strike></var><var id="nbn15"></var>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span id="nbn15"><menuitem id="nbn15"></menuitem></span></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pan id="nbn15"></span></var><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
<cite id="nbn15"></cite>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i id="nbn15"><noframes id="nbn15">
<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知識

paceman是什么意思,paceman為什么停售

供應商百強終于來到了最后一集,之前經常看到評論說某某品牌為什么沒有,沒關系,都在這了。不過這期沒法每個單位都詳細介紹一下,因為篇幅實在太長了。做到這個地位的公司每個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10 法雷奧 valeo

1923年Ferodo制動襯片的法國經銷商EugèneBuisson在Saint-Ouen開設了工廠,在菲羅多(英國公司,就是現在還在做剎車液剎車系統的菲羅多)的授權下生產剎車片。此時的公司叫做Société Anonyme Fran?aise de Ferodo。

1932年saff開始生產離合器,直到二戰,離合器都是saff的主力產品,最初是購買的德國Fichtel&Sachs(被zf收購了)的離合器許可,后來又在1935年購買了博格華納的離合器授權許可,幾乎壟斷了法國的離合器生產業務。

二戰期間saff在諾曼底的工廠被重點照顧導致了工廠停產,不過隨著戰后的經濟恢復和在意大利,巴西等地的新建工廠,saff重新恢復了在離合器領域的統治地位并占領了意大利和巴西的市場。valeo是戰后saff在意大利建立的工廠的名字,拉丁語意為我很好。

隨后在60到80年代saff進行了業務擴展和收購,比如收購了散熱器領域的Sofica,照明領域的Marchal和電氣元件制造商SEV的合并公司,另一個照明領域的Cibié于與電氣元件供應商Paris-Rh?ne的合并公司,液壓領域的Soma等。這幾個燈廠拉力愛好者應該很熟悉吧。

80年saff正式更名為法雷奧,此時法雷奧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多個領域,并瘋狂擴張的配套廠巨頭,此時樹大招風的法雷奧遭到了意大利企業家Carlo De Benedetti的敵意收購,并進行了一系列商戰,法雷奧試圖通過開展國防業務從而被法國政府認定為國家戰略企業禁止并購,最終被Benedetti通過法國控股的皮包公司的手段繞過去達成了目的。

隨后的90年代,在Benedetti的資金支持和Goutard的領導下,法雷奧迎來了第二輪擴張大潮,包括堅決的剝離所有非汽車業務,在新興市場建廠(中國,1994年)等手段,同時又開始大肆并購目標業務領域的企業,稍微大手筆一點的例如美國公司ITT的汽車電氣業務,2015年收購德國汽車供應商Peiker和Spheros,2017年收購FTE汽車,小公司和小業務的交易幾乎一年都有十來條之多。

現今法雷奧保留了4個大的業務部門,包括舒適和駕駛輔助,動力總成和電動,溫控熱管理,視覺(雨刮,燈),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依然是一家獨立的配套供應商,所以在從中國到美國日本歐洲,上至勞斯萊斯中有bba下有大眾福特,各種各樣的品牌里都能看到法雷奧的產品。

9 李爾 lear

李爾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其前身由Frederick Matthai于1917年建立的美國金屬制品公司AMP。主要生產各種金屬制品,管件,后來也開始生產座椅,直到1968年被李爾齊格勒收購,都是美國最大的座椅框架制造廠。

所以李爾一直以來也把自己的誕生日期定于1917年。但是李爾這個名字實際上跟amp沒有關系,這個名字來源于美國的傳奇發明家比爾李爾。

bill真是一個神奇的名字,bill lear在經過8年上學后就成為了一名無線電愛好者,參加海軍并作為了無線電講師。退役后在無線電領域和收音機領域進行了眾多發明和投資,并于1924年移居芝加哥加入了Universal Battery Company,并發明了b-battery eliminator,而此時的他甚至還不知道歐姆定律,那是他遇到卡特廣播公司的Waldorf Astoria Smith后才學到的。此后他設計了車載收音機并和高文的Galvin Manufacturing Company 進行了換股,并為新公司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motolora。沒錯摩托羅拉也是李爾的創始公司之一。

李爾的發明涉及領域眾多,而且他只喜歡發明不喜歡管理,所以產生了一堆掛著他名字的產品和公司。比較著名的8軌磁帶機.

因為在航空電子領域的頗多發明,戰后李爾投身航空事業制造私人噴氣飛機,李爾認為搶占市場是很重要的,所以甚至沒有造原型機就直接進行量產,初代李爾23型噴氣機比塞納的產品早了5年,當然李爾依然是管發明不管生產,李爾航空幾經倒手后目前并入了龐巴迪集團。

現在龐巴迪依然有李爾系列的飛機,最新的是learjet 60型。

李爾汽車也是李爾晚年的玩票公司,主要目標是設計蒸汽汽車。。。。關于比爾李爾的故事太多了,寫也寫不完,以一己之力成為數個巨頭公司的基石,感興趣的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李爾航空電子和齊格勒合資的李爾齊格勒公司于1968年收購了amp,哦對了,amp這邊沒什么故事,戰后業務不太行,收購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業務,稍微有點起色。被李爾收購之后,又整合了一家彈簧廠和一家海綿廠,終于在80年代才能夠獨立的制作一個完整的座椅了。

1986年李爾被Forstmann Little&Co.杠桿收購,forstmann收購后發現李爾的座椅業務可能比公司的其他雜七雜八業務更有價值,于是1988年被Kenneth L. Way說服的一些投資人將座椅業務剝離出來成立了Lear Siegler Seating Corporation,在獨立運營后李爾引入了jit生產,并收購了大量配套廠商,比如itt的座椅業務,德爾福的座椅業務,一些注塑,儀表盤,門板的供應商,安冬林的座椅業務,最終成為了一個可以做全套內飾的配套廠,目前主要業務為座椅和車身電子(線束)。

8 佛吉亞faurecia

一對翅膀里面寫著mini是Mini車的標志。Mini是由英國汽車公司推出后被寶馬公司持有的一款汽車品牌,該汽車品牌是一款風靡全球、個性十足的小型兩廂車,1959年8月26日由英國汽車公司(BMC)推出,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里,Mini獲得。

弗吉亞誕生于1914年,這種無數小公司合并起來的公司一般都挑一個歷史最久的來算自己的成立時間。最初的弗吉亞脫胎于Bertrand Faure公司,一家生產地鐵坐椅的公司。Bertrand Faure于1929年獲得了Epéda彈簧的專利,從而開始進軍汽車座椅行業。

1945年標志的子公司Peugeot Cycles和Aciers et Outillage Peugeot開始生產汽車零件,自行車,摩托車,和工具。

1946年Cousin Freres 成立,paceman為什么停售,最初是作為一個機修廠,后來擴展到工具模具制造業務,1977年另外兩個老牌配套廠主要做地毯系統的Allibert和注塑廠Sommer合并為了allibert sommer。

1997年標志決定整合旗下的汽車配套廠,ECIA收購了Faure成為弗吉亞(Faure+Ecia=faurecia),隨后又收購了allibert sommer,AP Automotive Systems,18年收購歌樂,19年收購creo,成為了目前標志持股46%,擁有64%表決權的“獨立”公司。

paceman是什么意思

7 現代摩比斯

韓國版延鋒,現代的配套廠,成立于1979年,成長歷程也是和各個大腿抱在一起,沒什么可說的,我省點字數寫別家吧。

paceman的車,表示以自己的節奏來把握自己的人生,當然這些都是概念性的東西,主要是說公園九里的MiniPaceman戶型好,采光好,現在主推的主要是86㎡、96㎡的兩房和94㎡的三房,感覺挺適合我們這種

6 愛信精機

愛信精機誕生于1943年,受舊日本陸軍航空總部的命令,由豐田和川崎牽頭成立了東海航空工業,后來發現有重名的,又改名為東海飛機公司。1945年又成立了東新航空機,戰后這兩家公司分別改名為愛知工業和新川工業,并于1965年合并為愛信精機。1970年著名的藤岡試驗場建成。日系品牌是非常喜歡建試驗場的,包括后面的電裝也是,有了錢先建試驗場,凡事都要通過實驗確保在各種工況下可以工作,而不是理論計算。

雖然愛信主要業務是生產變速箱,主要控股人是豐田(20%多),但是不妨礙愛信生產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東西,住酒店碰到個愛信的馬桶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愛信目前有13家分公司,不止做變速箱,也涉及汽車和生活產品的方方面面,不過主要以金屬制品為主,愛信理化不是很行。

5 ZF 采埃孚

采埃孚才排第五,可見汽車行業多么兇殘。zf誕生于1915年,zf是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的縮寫,Zahnradfabrik是齒輪廠的意思,Friedrichshafen是巴巴登符騰堡的弗雷德里希薩哈芬,地名,當然一般叫做腓特烈港。1915年齊柏林的飛艇公司遇到了齒輪傳動噪音過大的問題,時任經理Alfred Colsman通過瑞世的MAAG齒輪(現在依然存在的大公司)的常嚙合齒輪技術,成了zf工廠解決此問題,此時zf還只是Zahnradfabrik的縮寫。

1927年zf遷往腓特烈港,并改名為ZF Friedrichshafen,1929年zf的第一臺變速箱aphon下線,其設計目標為“安靜”,通過斜齒輪技術在汽車變速箱上的首次應用,達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安靜效果,aphon即希臘語里寂靜的意思。1932年zf在授權下生產轉向系統成立ZF Lenksysteme 公司。1944年工廠被炸,遷往Zepernick,后來又經歷了希望賣身給法國,法國又收不起,賠償了一部分設備等經歷.

1950年8月,Luftschiffbau Zeppelin GmbH擁有的ZF股份根據初始資產分配比例被轉讓給Friedrichshafen市和Brandenstein-Zeppelin家族。腓特烈港市(以齊柏林飛艇基金會的形式)成為大股東,擁有89.8%的股份;其他股東是勃蘭登施泰因-策珀林家族(6.2%)和Maag公司(4%),1953年全球第一臺全同步器手動變速箱誕生

zf第一臺自動變速箱2hp12下線,由Hansj?rg Dach主持設計,此時的自動變速箱主打是可以和手動變速箱無縫交換,對于自動變速箱的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后隨著變速箱擋位數越來越多,zf的買賣也越來越大,收購了Lemf?rder(現在持股比例里Dr. Jürgen Ulderup的6.2%就是來源于此公司)收購了各種公司例如Mannesmann Sachs AG(就是前面授權法雷奧的那個Fichtel & Sachs),做鍵盤的cherry,做風電齒輪箱的漢森,135億收購TRW(包括為了避免反壟斷,將ZF Lenksysteme 和博世交換了博世力士樂的風電齒輪箱業務),wabco(西屋空氣制動)等等。

目前zf依然是腓特烈港城市基金(齊柏林基金)持股93.8%,Ulderup基金持股6.2%的完全私有狀態,除了傳統的變速箱,轉向等領域,目前zf主要有10個業務單元(BU)

汽車動力總成技術:自動變速箱,自動手動變速箱,手動變速箱和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動力總成模塊

汽車底盤技術:底盤系統,底盤部件,懸架技術

商用車技術:卡車和貨車動力傳動系統技術,公共汽車和大客車的車軸和傳動系統,CV底盤技術,CV動力總成模塊,CV轉向系統

工業技術:非公路系統,工業傳動,船舶和特殊傳動系統技術,測試系統,航空技術,風力發電技術

快速投球手,MINI概念車名

電動交通:電子系統,電動牽引驅動器,橋驅動器,電子接口系統艙

售后市場:獨立的售后市場,原始設備服務/特定原始設備,制造,摩擦材料組

電子與ADAS: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安全電子

被動安全系統:充氣約束系統,安全帶系統,方向盤系統

主動安全系統:基礎制動器,制動器控制,機架驅動,立柱驅動

商用車控制系統(WABCO)

4 大陸 continental

大陸集團,可能有些人會以為這是個美國公司,實際上是德國公司,成立于1871年,從始至終大陸公司的主營都是橡膠相關產品,1900年前后的諸如齊柏林飛艇的氣囊,奔馳第一輛汽車的充氣胎,等等都是大陸的產品。關于logo為什么用馬,官方至今仍沒有給出唯一性的答復,可能和橡膠馬掌有關,也可能和所在地的“圖騰”有關,也有說和馬的精神有關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陸集團和大陸航空沒有關系,大陸集團除了傳統的橡膠業務,其他汽車電子基本都是靠收購,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直到2007年吃下西門子的汽車業務部門VDO之后,擴張太過劇烈的大陸集團市值暴跌。

此時一個君子報仇10年不晚的神奇故事上演了,1998年大陸收購了itt的底盤業務部門,并沒有留用時任CEO Juergen M. Geissinger,這位蓋辛格就跑去舍弗勒干了10年,2008年發現大陸集團有問題之后,蓋辛格聯合瑪麗亞·伊麗莎白(Maria-Elisabeth)和喬治·舍弗勒(Georg Schaeffler)以及銀行一起對大陸集團進行收購,經過長期的僵持后由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監督,作價120億歐元達成了交易,舍弗勒集團約定在4年內保留50%的職位并不干涉大陸的發展。

成功的蓋辛格立刻砍掉了當時反對他的原大陸ceo Manfred Wennemer,繼任者Karl-Thomas Neumann接任一年又被蓋辛格罷免。隨后他成功的安排了他的好朋友,ITT被收購后的大陸底盤剎車部門負責人Elmar Degenhart成為了新ceo并擔任至今。 這斗爭戲碼要是拍電視劇估計也能拍個好幾十集。目前大陸集團46%的股份由IHO控制,IHO即前面說的那幾家家族企業組成的投資公司。

3 麥格納 magna

麥格納應該算是這些頭部企業里比較年輕的,創立于1957年,很多人也以為這是一個美國公司,其實麥格納是加拿大公司。當時這個只有Frank Stronach一人的工廠叫Multimatic Investments Ltd.

得益于60年代早期通用在加拿大的訂單和65年后美國允許加拿大向美國出口汽車零件,到1960年代后期,該公司已在八個工廠運營。Stronach通過與航空,國防和工業組件公司麥格納電子公司(Mag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合并,于1969年將Multimatic Investments上市,并于1973年被稱為麥格納國際公司。麥格納還于1974年制定了員工參股和利潤分享計劃。該章程要求向員工和股東分配利潤。根據公司創始人的說法,該合同的條款是“公平的企業制度”,到1981年,麥格納(Magna)出售了其航空航天和國防業務,專注于汽車行業。

有著如此出色的經營理念的stronach哥是個奧地利人,當然他也把他的出色理念放到了政治上,在加拿大和和奧地利的政壇攪風攪雨,另外他的兩個子女分別是前自由黨議員(前保守黨議員)和麥格納(Magna )前首席執行官貝琳達·斯特羅納赫(Belinda Stronach),以及通過阿德納溫泉農場的繁殖活動參與良種賽馬的安德魯·斯特羅納赫(Andrew Stronach),分別從事了他最喜歡的汽車政治和賽馬工作。。

晚年老stronach還起訴了belinda和她的孩子,因為脫離家族集團TSG參與競選等等家庭矛盾,目前老stonach還是麥格納的非執行董事長,擁有多數票權,但只占有4%的股份。

經常有人問麥格納做啥,其實可以問問麥格納不做啥,如果想做麥格納完全可以做自己的汽車,只需要外采很少的一些零件就行了。事實上麥格納是是有自己的整車廠的,叫做麥格納斯太爾,只是沒有自己的廠牌,給各家主機廠代工車型,比如梅賽德斯奔馳G-class;寶馬X3 (2003年 -2010年),5 Series (2017年-), PHV 530e/ 540e iPerformance (2017年-), Z4 (2018年-) ;MINI Countryman (2010年-2016年), Paceman (2012年- 2016年) ;EV捷豹路虎E-Pace (2017年-), EV I-Pace (2018年-);標致RCZ (2010年- 2015年),RCZ R (2013年 -2015年) ;豐田Supra (2019年-);

甚至如果你不想開發,連整車的設計開發,樣板試裝,工程調教業務都有,你可以說麥格納不如博世大,但是論全面還是麥格納厲害。哦對了,麥格納最近收購了德爾福技術,這下動力系統也徹底補全了。

2 電裝

很神奇,QR碼是1994年由電裝的子公司Denso wave發明的。東野圭吾曾經在電裝任職3年,鈴木的社長鈴木敏宏更是在電裝干了11年。當然公司大了什么鳥人都有,劉大工(劉慈欣)以前還在水電站干工程師不是?

電裝是1949年從豐田獨立出來的子公司,當時叫Nippondenso Co.,Ltd.,為了體現自己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1996年他們把nippon去掉了改名叫了denso。

電裝現在深陷油泵召回問題,據說有近500萬油泵有問題。希望不會變成下一個高田。

1 博世

paceman是mini旗下的一款小型suv,這款車一共使用了兩款發動機,一款是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另一款是1.6升渦輪增壓發動機。paceman的軸距為2596毫米,長寬高分別是4119毫米,1786毫米,1533毫米。paceman的1.6升自然吸氣發動。

博世也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其92%的收益由博世慈善基金會獲得,但是此基金會并沒有投票權,也就是說博世掙得錢絕大多數都去到了人道主義事業。博世的研發投入9%也幾乎是同行業的2倍,這和其創始人羅伯特博世是分不開的,之前我們介紹過這位,是卡爾博世的叔叔。

1886年羅伯特博世在斯圖加特開設了自己的workshop for Precision Mecha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其第一個訂單是為客戶安裝遠程水位計。

次年博世制作出了低壓的磁電點火機,開始著重于汽車領域的發明,1897年磁電機正式開始了汽車上的應用

1901年博世的學徒兼車間主管Gottlob Honold發明了火花塞,并制造出來給戴姆勒使用,彌補上了內燃機所有配套器件的最后一塊拼圖,汽油機正式進入汽車領域。

博世點火系統的廣告,1903年。得益于早期汽車工業的萌芽期,博世趕上了擴張和發展的快車,在歐洲建立了很多工廠,并拓展了大燈和啟動機業務,到1913年是80%的業務都在德國以外。因為博世的父親是共濟會成員,所以也有很多“慈悲心腸”,比如推廣8小時工作制,在目睹了一戰導致其近500名工人永遠無法返回工作崗位后,他將武器訂單的收入捐出做慈善事業。

一戰結束后博世的很多專利到期,于是博世又開始生產新的產品,比如喇叭和雨刮,1927年博世又推出了柴油噴射泵,收購junkers制造熱水器,制造冰箱,車載收音機,電動工具等等,另一方面博世與蘇格蘭的電視先驅約翰·洛吉·貝德(John Logie Baird)以及蔡司·伊康(Zeiss Ikon)和羅意威(Loewe)公司一起,于1929年成立了Fernseh AG(FESE)。多年的研究終于取得了初步的重大成功。FESE為1936年柏林奧運會提供了第一批電子記錄設備,并于同年推出了首批“家用電視接收器”。在戰爭期間,FESE被命令用于軍事目的,以使用內置攝像頭開發炸彈,該攝像頭可以通過電視圖像進行遠程控制。

1938年,天津的博世產品專賣店。雖然此時已經進入納粹戰爭的狀態,但博世依然保有一些民用產品的生產,當然,更多的產能被轉移到了飛機發動機噴油泵等軍事用途上,博世的工廠也于44年被轟炸摧毀。

戰后恢復生產,博世用鋼盔制造平底鍋,員工可以拿回家自己用以此替代報酬,隨后開始恢復火花塞的生產,雖然戰后滿目瘡痍但是博世公司還是自研了一臺電子顯微鏡用于材料學的研究。

隨之而來的戰后經濟復蘇,洗衣機,廚師機,電動工具都有很高的銷量,博世又投身電子領域,生產半導體產品,并將半導體技術用于汽車發電機穩壓器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得益于在電子領域先行,博世搞起了自己的計算機,這也為后續ecu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另外lambda探頭,也就是氧氣傳感器,不止在汽車尾氣,三元催化上使用,工業上也經常用于檢測燃燒完全程度,也是博世發明的。90年代把mems技術應用于車輛的加速度和位移傳感器,并在自己的fab生產。

博世重返中國是在1989年設立了代表處,真正開始銷售產品還是1994年設立了代理商,不過在此時中國汽車產業萌芽期,滿大街的汽配店都有博世的貨。

比較諷刺的是,羅伯特博世是一個反納粹主義者,在第三帝國時期保護了許多受迫害者,保護了許多猶太人,卻在80歲生日時被希特勒授予了Pionier der Arbeit稱號(勞動先鋒),并在轉年去世時收到了國葬待遇。。。博世的遺囑要求公司的收益盡可能從事慈善事業,于是羅伯特博世基金會誕生了,這個非營利基金會既是運營機構,也是捐贈機構。基金會在其活動中集中于六個主題領域:健康,科學,教育,社會,國際關系 –美國和亞洲以及國際關系 –歐洲及其鄰國。 該基金會在斯圖加特設有三個衛生和研究機構:羅伯特·博世醫院(Robert-Bosch-Krankenhaus),瑪格麗特·菲舍爾·博世博士臨床藥理學研究所和醫學史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