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
事件驅動 第四批電池回收白名單公布
近日,工信部就擬公告的符合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四批)公開征求意見,第四批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合計41家。截至目前,工信部共發布4批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白名單企業已達88家。
值得一提的是,四批征求意見稿中的企業數量較此前批次明顯增加,預計隨著更多的企業進入白名單,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也將更加規范化。第四批白名單中,再生利用14家、梯次利用26家、再生/梯次1家。回顧前三批白名單,第一批白名單5家,第二批白名單22家,第三批白名單20家。白名單納入節奏加快,行業頭部集中趨勢明顯。
行業前景 鋰電回收行業即將迎來高速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來動力電池退役量的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有助于緩解鋰資源區域約束、鋰價格因素掣肘。動力電池生命周期約5-8年左右,而5-8年前正對應國內新能源車行業滲透率提升、行業加速成長的階段。因此,從量的角度,鋰電回收行業具備滲透率快速提升、估值抬升的基礎。
近期,碳酸鋰價格突破60萬元/噸大關,產業預計鋰價拐點最早將于2023年下半年到來,高工鋰電預計2024年碳酸鋰價格將降至40萬元/噸以下。鋰價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作為具備制造屬性的中游加工環節,鋰電回收企業合理加工利潤得以保證。
目前,鋰電回收原料主要來源于報廢電池以及電池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鋰電回收放量相比于鋰電池行業放量具有一定滯后性,短期鋰電回收原料中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占比較高,隨著時間推移、退役電池快速放量,報廢電池中提取的鎳鈷鋰重量占比將逐漸提升。據安信證券測算,2021年全球鎳鈷鋰錳回收市場規模為157.4億元,預計至2025年市場規模為777.1億元,2021-2025年均復合增速為49.1%。
投資機會 關注具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回收企業
光大證券認為,鋰電回收有助于彌補上游資源、特別是鋰資源供給缺口,鋰電回收市場空間及發展前景廣闊。建議關注具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回收企業:第一,新進入本次征求意見白名單的企業:振華新材、旺能環境;第二,回收業務占比高、具備完善金屬回收能力的企業:天奇股份、光華科技;第三,鋰資源自主可控,提鋰技術領先企業:倍杰特、久吾高科、藍曉科技;第四,形成產業鏈一體化閉環的三元前驅體及正極企業:邦普循環(寧德時代)、華友鈷業、格林美、芳源股份、中偉股份等。
安信證券亦表示,目前鋰電回收行業政策監管及回收渠道尚未成熟,規范化程度較低,但近年來國家相關政策與行業標準密集出臺,國家根據《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開啟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范企業白名單制度,國家對鋰電池回收規范與源頭管控力度不斷加強,促進鋰電池回收再利用行業發展。
本文源自大眾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