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創始人,吉利董事長娶了誰
作 者:方君翊
來 源:正和島
5月的最后一天,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海南三亞學院與學生的對談上,發表了一次特殊的演講。
“通過認知、選擇、決策、執行這四步曲的循環往復,自然就會形成智慧,有了智慧就能適應環境,就能生存發展。”
“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獨立人格主體思維很重要,只要保持獨立人格心態,就不會走極端,就會自信滿滿、快樂無窮。”
“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走向社會后要明白繼續學習的重要性。”
……
發自肺腑的字字句句,不像來自一位慷慨激昂的車界大佬,反而更像一位殷切的教育家。
李書福,一位被汽車“耽誤”的教育家。
從一個鄉下的放牛娃,到中國唯一連續9年穩居“世界500強”排行榜的民營車企董事長;從單打獨斗的愣頭青,到如今收購沃爾沃、叫板特斯拉,在世界汽車板塊舉足輕重的知名企業家,被稱為“汽車狂人”的李書福,一直可以用“傳奇”來形容,放到網文板塊中,也是“逆襲成王”的標準模板。
吉利汽車創始人為李書福,創立時間 1997年 ,總部地點 浙江杭州 ,旗下品牌 :吉利、領克、幾何、寶騰、路特斯。吉利汽車集團隸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部位于中國浙江杭州,[1]在浙江臺州/寧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陜西寶雞。
但鮮有人知的是,李書福,不僅是“汽車狂人”,同時也是“教育狂人”。
01、 夢開始的地方
李書福的教育夢,起源于1997年,也是吉利汽車誕生的那一年。可以說,吉利控股集團的血脈從一開始,就已經與教育緊密相連。
那一年,李書福35歲,一只腳邁入中年門檻的他,卻依舊帶著少年人般的天真與熱誠。懷揣最樸素的、“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想法,李書福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控股集團。
可彼時的中國,在汽車行業上宛如蹣跚學步的嬰孩,不僅設備條件落后于國際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國汽車界人才匱乏,沒有足夠的力量以作后備。國產汽車要想有出路,就必須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
要造好車,先造人才。李書福由此創立了吉利控股集團的第一所學校: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所看似普通的民辦學院,成為了吉利控股集團的“教育胚胎”,孵化出了浙江豪情汽車工業學校、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三所全日制院校,辦學20余年,為汽車產業鏈輸送23000余名人才,成為汽車行業各個環節上的中堅力量。
吉利汽車集團創始人是李書福,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燕山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經濟師職稱,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吉利集團董事長。1995年~至今,任吉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吉利控股。
借此機會,在李書福帶領下,重視教育環境與氛圍、校企合一的“吉利教育模式”,緩緩拉開帷幕。
吉利汽車集團創始人是李書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燕山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經濟師職稱,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吉利集團董事長。他是浙江草根經濟的代表人物之一,從電冰箱到汽車,做。
吉利臨海學校老照片
02、吉利的“教育烏托邦”
僅僅時隔3年后的2000年,李書福又想“搞事情”了。
在當時,全部高校都是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創辦、統一管理,這樣的想法,不亞于天方夜譚。
掌門人李書福,從拿著相機四處給人拍照,再到半廠子制作冰箱零件,之后制造冰箱,一鼓作氣決定生產汽車,先是小試牛刀生產國內第一臺腳踏摩托車,1996年正式生產汽車,創造吉利汽車品牌,中國福布斯排行榜
為此,李書福曾與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羅曉明有過一次長談。
李書福對羅曉明分析說,中國教育不可能永遠靠國家包下來,國家的經濟發展,必然造成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長,市場經濟的發展,則會形成教育投資的多元化,這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中國也一定會這樣走。
建校20多年來,北京吉利學院成為了“國家汽車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長為中國大中型企業的高管,許多校友成為吉利控股集團所屬各單位的主力。
吉利的“教育烏托邦”,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吉利臨海學校老照片
03、從夢想家,到實干家
李書福的教育之路,從1997年至今,從未停歇。
2005年,李書福又將目光瞄準了教育資源匱乏的海南,出資建設三亞市最早、規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亞學院。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吉利教育模式”在三亞學院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作為三亞市的第一所本科院校,三亞學院不僅被評為六星級中國頂尖民辦大學,還連續6年躍居中國綜合類民辦大學排行榜第二位。
2012年,吉利又投資建設了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從1997年涉足教育行業,累計至今,吉利開辦了10所院校,覆蓋了從職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層次,共計為社會培養人才超過15萬人,其中,10%的人才進入了吉利,成功反哺了當初為自己提供求學機會的企業。
李書福,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63年6月25日出生于浙江臺州,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哈爾濱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學學士、燕山大學機械工程碩士;正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曾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李書福。
“除了造車,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軟的情懷。”在一次公司經管會上,李書福這位以“敢說話”著稱的&34;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到今天為止,吉利唯一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我們有強大的教育培訓系統。”
從“教育夢想家”到“教育實干家”,李書福用24年的時間,帶領著整個吉利控股集團,完成了一場驚人的教育壯舉。
吉利臨海學校老照片
04、校企合一,培養人才
李書福在教育上所耗費的心血,從來都不止是簡單粗暴的“捐資—建校—辦學”一條龍。他是真正將教育和人才,視作了中國汽車制造業的未來。
在去年一場與應屆生互動的直播中,李書福懇切地表示,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必須掌握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別人不會賣給你,賣給你的核心技術不叫核心技術。”
教育造人才,人才創技術,技術供名企,名企哺教育。這條支持中國高精尖科技發展的閉環鏈條,任何一步都不可或缺,李書福顯然深諳此道。
曾幾何時,李書福創辦北京吉利學院時“二十年二十強”、“把吉利學院建成‘小北大’、建成哈佛大學一樣的世界頂尖學校”等目標,被視為如同馬云號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一般的狂人狂語。
但如今,這些“狂言”卻在吉利與李書福的努力下,一步步照進了現實。那不是癡人說夢的誑語,而是中國科技制造業領軍人,所擔起的責任與夢想。
05、“吉利模式”,碩果累累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大學?這是近幾年,在社會上被熱議的話題。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給出了答案:“世界上的大學,千差萬別,不是命定如此,更不是別無選擇。恰恰相反,大學辦成什么樣子,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主動選擇的結果。大學必須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目光與襟懷。”
曾經,民辦大學是無數學子和家長心中“不學無術”的代名詞,從網上熱議的山東藍翔、北大青鳥,到無數籍籍無名的普通院校,學子和家長們寧愿削尖了腦袋擠獨木橋,也不肯到民辦大學“遷就”。
但如今,這種局面正在被打破。
2019年,中國民辦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達219.69萬人,較2018年增加了35.75萬人,同比增長19.44%;在校生人數達708.83萬人,較2018年增加了59.23萬人,同比增長9.12%。
以吉利學院為例,在僅僅創辦3年后,報考的學生就達到了近10萬名,當年從中擇優錄取了8000人。如今,吉利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95%以上。三亞學院也不甘落后,同樣連續5年就業率達95%,且即將建立碩士生授予點。
其實,無論是對學子還是企業,“吉利教育模式”的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
李書福曾說:“一開始起步的時候,吉利基本上沒有一個汽車專家,也沒有一個汽車方面現成的產業工人,我們就是自己開學校,培養技師、技工。后來我們開學校培養大學、專科、本科學生。現在我們可以培養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實踐證明,我們的方法是科學的、可持續的,也相對是低成本的。”
對于學子而言,獲得的是學習知識、乃至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的誘人機會;而對于吉利控股集團而言,是篩選、培養乃至選拔優秀人才的便捷途徑,也是促進企業長期發展、進步的動力。相輔相成,良性循環。
而李書福,作為“吉利教育模式”的發起人與推動者,更是擁有著不可泯滅的功勛章。
李書福曾在2018年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上的講話中提到:“如何創新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發展人才,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我們要從根子上培養人才,賦予正能量,練就真功夫,學習真本領。”
人才強國,科技興國。有些人沒把使命掛在嘴邊,卻一直在付出實際行動。
三流企業家看金錢,二流企業家看管理,一流企業家看人才。曾以“汽車狂人”出名的李書福,將對汽車的狂熱投射到了教育上,卻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成為了對科技人才惺惺相惜、翹首企足的期待。
“希望同學們十分務實地展開各項工作,不要鉆牛角尖,不要為了一些小事爭得臉紅耳赤,辯個是非高低,而是應該胸懷大志,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不被浮云遮望眼,放眼看穿全世界,始終保持清醒,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始終保持好奇心。只有這樣,你們的前途必將一片光明。”在5月31日的三亞學院畢業典禮上,最優秀的企業家,與學生分享著最樸素的道理,大道至簡,其中凝結著李書福的人生感悟和世界洞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從造車到樹人,李書福都提交了令人佩服的高分答卷。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