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新能源汽車,馬云造的新能源汽車
當中國企業剛剛擁抱新能源汽車產業時,有一樁這樣的新聞:一家企業為了展示自己的技術能力,挑戰低溫環境運行,搞了一次新能源車東北行,整個隨行車隊浩浩蕩蕩,一輛新能源車,要兩輛燒汽油的發電車保駕護航,差點淪為笑談。由此可見,發展全天候電池技術,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6月23日,在英諾創新者大會上,上海通敏車輛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敏科技)董事長、總經理馬云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通敏科技的國家實驗室已經在全天候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這一技術將在北京冬奧會時全面推廣。
資本加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
通敏科技的成立時間并不長,但它所展現出來的發展速度卻極為驚人。
通敏科技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在2016年,入場時間不算早,但切入角度直擊市場痛點。依托北京理工大學的資金與技術資源,通敏科技主要投資建設運營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中心,主要從事的是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及相關的檢測裝備的設計研發,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的工程技術服務。正因其特殊的基因,通敏科技成為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唯一的分中心,是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唯一的純商業化的運作窗口,也是目前唯一獲得工信部授權的具備新能源汽車準入檢測資質的民營企業。
在此次創新大會上,馬云表示,傳統汽車檢測市場已經相對飽和,而新能源汽車檢測還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我國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將走在世界的前端,新能源汽車的設計驗證、質量檢測,增量非常大,我國現在接入整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監控平臺的是300多萬臺,按照我國的計劃將達到千萬級別,所以整個市場的增量非常之巨大,而對應新的車型,檢測市場也是非常巨大的。
檢測行業有三個特點,第一,資質門檻高;第二,技術門檻高;第三,重資產,所以相對來說競爭比較少。不久之前,通敏科技完成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由英諾天使基金獨家投資,本次融資將用于團隊建設、核心檢測裝備研發、充電樁檢測能力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應用等方向。
9月15日,恒大汽車宣布通過配售新股的方式募資40億港元,入局的投資者包括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紅杉資本以及云鋒資金等大資本,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汽車此次募資在短時間內獲得幾大資本的認購也充分說明了恒大汽車的前景。
據馬云介紹,目前通敏科技也聚焦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檢測。新能源汽車電池通常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且汽車電池也連接控制著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系統,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迭代速度較快的環節之一。
因此,科研速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至關重要。在技術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通敏科技也開始提速。目前我國超過90%的汽車檢測設備仍舊來自國外,通敏科技計劃于今年年底完成設備研發工程中心的建設,從檢測服務上逐步拓展到測試裝備的開發。
掌握源頭:三位一體的創新源泉
馬云畢業于北京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搞科研出身。因此,他在設計通敏科技的發展路徑時,第一時間就將產研結合做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目前,馬云造的新能源汽車,通敏科技的北京工程中心已經開始落地建設。未來,高校科研和工程中心以人才和方法供給給檢測中心,而檢測中心則以數據和經濟供給給高校科研和工程中心。馬云認為,這樣三位一體的結合方式才是企業創新的真正源頭,也是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條必經之路。
通敏科技的底氣來自強大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積累。技術優勢上,通敏科技依托于中國唯一的電動車輛國家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室團隊曾承擔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冬奧會等重大國家項目的電動車輛的設計研發和運營,是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95%標準的制定者。掌握新能源汽車領域121項關鍵技術,97項核心專利。
實驗室創建了唯一的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監控平臺和唯一的動力電池國家溯源平臺,涵蓋350萬輛新能源汽車,500萬個新能源電池包數據。
掌握了技術與數據源頭的通敏科技開始向新能源產業的關鍵部件發起沖鋒。
扼緊咽喉:全天候電池實現突破
與傳統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三電:電機、電池、電控,在傳統燃油汽車上是沒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發動機和變速箱,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領域,被電機電池電控替代了。電池,無疑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一手創辦 UC ,轉手就把公司賣給馬云, 直接套現300億 ,三年后 他放棄阿里董事長高位 ,投下全部身家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再次起航。 湖北省黃石市是何小鵬出生的地方,是一個 普通的工薪家庭 。父母也只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工人,文化。
目前,通敏科技的國家實驗室現在全氣候電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據馬云介紹,通敏科技的全天候電池在零下20度升溫到常溫只需要12.5秒,而能量消耗只有2.9%,從零下40度,只需要42.5秒就可以自加熱到常溫,能量消耗只有6.57%。通過這樣的技術,可以讓新能源汽車不懼寒冷,這一技術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時候全面推廣。
此外,馬云認為,電動汽車網聯化和推廣的全域化也都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充換電技術上應該更加多元化,而鋰電池系統的方展方向除了全天候之外,還要高能量、高效能、高安全、高壽命、全固態。到了十四五,產業目標是鋰電池壽命大于1200次,里程超過60萬公里。
企業回汽車行業發展哪家性價比更高?可以咨詢麥柯萊依斯,麥柯萊依斯信息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共同需要的世界各國供應商信息 ,如采購、配套、工廠情況、動態、汽車產銷量數據、技術、市場調研報告、還有預測型市場投放計劃等,節。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