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vt,本田CVT鋼帶過人之處
2022年5月,廣汽本田發布了一款全新車型——致在(ZR-V)。它與型格同平臺,且都是富于年輕化、時尚化的作品。新車具體上市時間尚未公布,估計就在近期。因為,廠家已經拿出了一批量產車,供汽車媒體做初步感受。本文的內容,就是在感受過程中的見聞。
在燃油車范圍內,廣汽本田在售車型主要有8款——2款小型、3款緊湊型、3款中型。致在上市后,緊湊型將增至4款,形成轎車與SUV各半的局面。也就是說,今后廣本將擁有2款緊湊型SUV。旨在將與皓影形成互補關系,將戰線拉長,以滿足不同需求。如果以年齡劃分,實在更適合年輕消費者。
在試駕中,我總是想起去年體驗過的型格,那是一款很以年輕化為主題的轎車,輕便、靈活與爽快,是其最大亮點。致在不僅主題與之相同,本田CVT鋼帶過人之處,且同樣具備那些亮點。它倆的相似點實在太多了。如果您問如何選,主要取決于您喜歡轎車還是喜歡SUV。畢竟,這兩種車型所帶來的價值,并不相同。
外觀方面,實在顯得很圓潤,從車頭到車身,幾乎每個地方都是“胖乎乎”的,有種很豐滿的視覺感受。
它的長、寬、高分別為4568×1840×1621毫米,軸距2655毫米。與之相比,皓影的長、寬、高是4634×1855×1679毫米,軸距2661毫米,略大一丟丟。從側面看,型面與線條都顯得很簡潔,比例很勻稱,并稍帶修長之感。
尾部同樣很圓潤。尾翼與車頂聯為一體,與尾窗、下護板等,共同營造出很強的運動感。
另一個帶來運動感的設計,是環車一周的黑色裙底,其中尾部還增加了銀色飾板,對排氣管進行了很好的修飾。此外,車頂沒有急速下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內部空間。
再來看看外觀當中的幾個細節——中網是獨立的六邊形,面積較小,與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的在售車型,完全不同,是個全新的設計。據介紹,它包含著致敬本田經典車型設計的含義,比如S2000、Type R,等等。
前照燈為單體造型,各種功能燈集中在一起。下部黑色裝飾的造型獨具特色,不僅與中網搭配得恰到好處,更是為車頭添了不少彩兒。
與雨刮搭配的噴水嘴,設計在雨刮器的本體上,使玻璃水隨雨刮動作方向噴射,據說清潔效果更好。
試駕車配備的是18英寸輪圈,輪胎規格225/55R18,裝車胎是米其林的e?聆悅,這是一款以低滾阻和低噪音為主題的輪胎。
車底方面,前部鋪設著大面積護板,對機倉的形成了比較周全的保護。
前懸架為麥弗遜式,后懸架是多連桿式。在前、后懸架中,均有一些鋁合金材質的部件,起到了減重作用。
看罷外觀,接下來再看看車內。
車門解鎖有3種方式。第一是自動感應,車鑰匙呈卡片狀,靠近車時便能自動解鎖,無需掏出鑰匙。第二是傳統的機械鑰匙,僅供備用,以防電子系統萬一失靈。
第三是手機——依靠手機里的客戶端,不僅能開鎖、鎖閉、升降車窗、遠程啟動,還能顯示車輛狀態、剩余油量、續航里程,等等。
內飾當中的前部,與型格基本保持一致,比如方向盤、儀表、懸浮式中控屏、網狀面板、空調控制面板,等等。顏色方面,分為黑色與栗色兩種,本文拍攝的內飾為黑色。
與型格不同的是,該車內飾當中的軟包更多一些,比如車門扶手,采用與座椅面料相近的材質,不僅手感很好,且十分寬大、厚實。
中間平臺也是如此,全部用皮質包裹,縫線烘托出很精致的氛圍。
方向盤亦為皮質包裹,并配備換擋撥片。操作鍵當中的左手處,是多媒體和語音控制,右手是巡航定速等駕駛輔助,以及儀表屏顯示控制。
儀表盤是一塊10.2英寸的液晶屏,兩側是水溫、油量及各種圖標的顯示區。
在液晶屏區域,除了傳統的兩塊“儀表”造型,還有較為新穎的數字式——該車將其稱為“圓形”與“條形”。無論選擇哪一種,中間部分都是用于顯示與駕駛輔助有關的內容。
以傳統造型為例,各種信息會在速度表的圈內顯示,比如行車信息、駕駛輔助、保養信息、導航信息,等等。
本田cvt變速箱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可靠的,本田cvt可靠的原因主要是結構簡單,主要的部件就是帶輪和鋼帶,不易損壞、比較耐用。無級變速箱的正式名稱應為無段變速,分為可變斜面式無級變速器和cvt無級變速器。無級變速箱和普通。
中控屏是一塊10.1英寸的液晶屏。位置較高,駕駛者用不著低頭,就能查看屏幕中的信息。中控屏一側,布置著2個按鍵和1個旋鈕,對于使用者來說,這種實體按鍵顯然比全觸摸更為便捷。在中控屏的下面,是個長度接近1米的金屬網狀板。
車機搭載著本田的3.0智導互聯系統,時下車機的主流功能,在這兒一應俱全,一個都不缺。
下圖是開機之后的主頁面之一,內容包括天氣、多媒體,以及一些應用程序的入口。
可以設置的內容特別多,車輛的許多項目,都可根據需求或喜好,進行單獨設定。如果您覺得太復雜,喜歡簡單明了的話,不用理它,就用出廠時默認,也未嘗不可。
倒車影像的畫面,分為全屏和非全屏兩種。按動左下方的選擇圖標,還可以選擇不同的顯示方向。比如,車尾顯示有2個畫面,其中之一是常規畫面。
另一個是車尾處的俯瞰畫面——我用水瓶試了試,在畫面的輔助下,可以把車倒到非常貼近的位置上。在狹窄地段停車,這功能可以對駕駛者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省得讓同伴站在車后高呼“倒、倒、倒……”
中控屏的下面,是空調控制面板,由幾個按鍵和3個旋鈕組成。旋鈕的做工很精致,操作時的便捷度,遠遠勝過電動車所熱衷的液晶屏觸摸或語音控制,別的不說,起碼可以做到快捷與盲操作。
中間平臺部分,前端是電源區、儲物槽和杯座,隨后是擋把和控制鍵,末端是中央扶手。有趣的是,該平臺中間部分有個收縮,形狀猶如啞鈴。
前端的電源區,是一個12伏點煙器插座。杯座深度令人滿意,無論是水杯或水瓶,放進去,都能得到比較好的固定。
擋把后面的控制鍵,包括駕駛模式選擇鍵、發動機啟停取消鍵、陡坡緩降開啟鍵、駐車制動、自動駐車制動開啟鍵。
這組控制鍵位于中間收縮部分,該部分是鏤空的,下面有個置物平臺,左右各有一個Type-C接口,也就是說,前排2人各自給手機充電時,都能把手機放在這兒。
中央扶手的位置不算很高,但表層較為厚實,其下的儲物盒較深,容積還算不錯。
副駕駛面前的手套箱容積算是比較大的。副駕遮陽板與正副駕遮陽板上相同,均帶有化妝鏡和照明燈。
因為還沒有上市,具體車型配置目前未知,估計此次試駕的車輛是高配,因為前排2個座椅均為電動調節。
根據廠家介紹,座椅骨架采用能夠貼合人體的曲面設計,坐墊內部增加了由鋼絲和樹脂材料組成的支撐面,坐上去的感覺很舒服。
后排座乘客的腦后,左右各有1個喇叭,這個設計較為新穎——該車采用博士環繞聲音響系統,由12個喇叭組成。
我用語音要求播放詹姆斯·拉斯特的曲子,系統不僅迅速找到,且曲目很多,版本不錯,音色飽滿,音域寬廣,表達十分細膩。這一點讓我很是感慨。因為,我曾遇到不少車輛,只能播放時下流行的歌曲和樂曲,對于稍微“冷門”一些的,或版本非常差,或干脆查無此曲。
最近一兩年,我曾數次提到品質與含金量的問題——單純看價格、單純看配置,恐怕非常片面。老話所說的“一分錢一分貨”,其實一點兒都沒有過時。在汽車當中,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許多細節在買車時、或在用車的頭幾年,往往看不出什么,幾年之后,差異就會顯現。
全景天窗的前半幅可以開啟,并配有完全不透光的遮陽板。試駕當天驕陽烈日,如果像前幾天試駕的某款電動車那樣,只有個效果很一般的變色遮陽,我就慘了。
行李廂地板進深880毫米,最小寬度1035毫米,高度760毫米,遮擋板以下高480毫米。與皓影相比,它的行李廂略小,其實這是必然的——每一款車都有自己的主題,所有設計都會圍繞著這個主題。既然這是一款面向年輕人的車,對于行李廂的空間,肯定排在時尚、運動等因素的后面。
那么,所謂行李廂略小,究竟有多小呢?我用24英寸行李箱試了試,照樣全部容納了進去,對于單身或小兩口來說,這個空間也足夠了。只不過由于尾門傾斜,4個行李箱縱向并列放入的話,箱子上部會妨礙到尾門。于是改為橫二縱一,上面的剩余空間再平躺一個——前提是拿掉了遮擋板。
此外,本田CVT變速箱的鋼條也被加強,也就是說本田CVT變速箱能夠提供更長的使用壽命。在CVT變速箱上,工程師們對此作出了很好的回應,當司機踩下油門的時候,引擎就會啟動, CVT變速箱也會毫不猶豫地進行響應。當汽車在高速。
行李廂側壁上,安置著照明、12伏電源接口、掛鉤和低音喇叭。其中,12伏電源接口值得稱贊,它為使用者駕車郊游時,所攜帶的車載冰箱等,提供了便利。
行李廂的地板設計得很考究,分為2段開啟,打開外面的一段,里面是儲物槽與三角板;打開里面的一段,里面是千斤頂、拖車鉤和換胎工具。
再往下,才是備胎倉,存放著小尺寸的備胎。
后排座可以分段折疊,折疊方式為椅背向前放倒。請注意看下圖,放倒后,椅背與椅面“咬合”的恰到好處,因而保證了折疊之后的地板平整。
后排座椅全部折疊之后,地板長度1560毫米,最大長度1770毫米(自后排出風口算起)。
看罷車內,最后看看駕控。
本田的1.5T車型,分為180、220和240三種,致在的標號是240,發動機型號L15CD,最大功率134千瓦,最大扭矩240牛·米,與之匹配的是無級變速器(CVT)。
該車最大設計質量2015千克,據此得知,它的比功率是0.067千瓦/千克,在同級車里比較占優。比如,1.4T途岳是0.058千瓦/千克。
在駕駛中,上述優勢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起步十分輕快,隨后的各段加速都比較迅捷,加速過程很線性且平順,我沒有發現哪怕是一絲的頓挫。總體而論,這是一輛非常好開的車,讓我獲得了非常愉快的駕駛感受。這種感受,與去年試駕型格的心得,基本一致。
本田cvt變速器匹配方法如下:1、冷車時輕點啟動開關,通電。通電狀態下,油門踩到底,停留5-10秒鐘。2、輕點啟動開關斷電,斷電動作期間不要抬油門,斷電后抬油門,等幾分鐘,變速箱會自動完成重置。本田是全球最大的摩托生。
事實上,在發動機與變速器技術方面,本田的優勢由來已久,品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很善于用小排量機器做出駕駛感頗優的車子,這優勢在50年前就已經出現,至今仍然如此。如果您不相信,不妨做個對比:一個是它,另一個是后起之秀,把倆車都開一圈,多做幾次加速和收油的動作,只要感覺沒毛病,很快就能發現其間的差距。
除了動力的持續與線性,它的方向與懸架,也比較出色。如果您也想體驗這一點的話,在安全前提下做幾個不同力度的轉彎動作,過減速墩時再稍微動一下輪,出色與不出色,就能分辨出來。
據介紹,該車的亮點之一是駕控,用先進的動力、優秀的底盤、適中的車身尺寸,換來了良好的駕控性能。比如,它的轉彎半徑僅為5.2米,彎道性能更是具備一流水平。遺憾的是,本次試駕有乘客在,使得我沒能前往盤山公路,領教它的功夫。
接下來與您分享幾個數據記錄:第一,發動機轉速,時速80公里——約1600轉,時速100公里——約1900轉,時速120公里——約2300轉。
第二,車內噪音,怠速——41分貝,時速80公里——61分貝,時速100公里——65分貝,時速120公里——67分貝。
駕駛輔助方面,該車也比較齊全。它配備了前廣角攝像頭以及8個聲吶和2個邊角雷達,以此組成了一套感知系統,如果有車或人靠近,駕駛者沒有做出反應的話,系統會做出相應動作。至于被動安全方面,據廠家介紹,該車除了正面氣囊、側面氣囊與前后排頭部氣簾,還增加了膝部氣囊,使氣囊總數達到10個。
本田的cvt變速箱確實比日產等一些其他品牌的cvt變速箱耐用一些。經過了本田的一些專有調校。但是cvt變速箱,本質上就決定了,不建議經常暴力駕駛。CVT是指一種汽車變速器,也叫無級變速器。CVT與有級變速器的區別在于,它的。
駕駛輔助還包括自適應巡航、低速跟車、車道保持,等等。在試駕中,有幾段路程車輛較多,走走停停,開啟輔助系統之后,油門與制動能全程靠系統控制,加速、減速、停車、起步,這幾個基本動作都能自主完成。
在駕駛中,您很容易就能發現它的另一個優勢——視野比較好。下圖是把相機放在駕駛者頭枕前所拍,可以看出,A柱與后視鏡之間留出了一段距離,再加上A柱的角度與造型,所形成的盲區比較小,左轉彎時,有利于觀察。
這個細節,不是所有廠家都能注意到,比較常見的是后視鏡與A柱靠得比較近,因而形成一大片盲區。有經驗的駕駛者,在轉彎前通過身體移動消除盲區,可如今路面上,多數駕駛者并不具備豐富經驗,廠家如果都能像致在這樣,動些腦筋,從根源治理,就好了。
試駕的下午,我從北京東郊前往北郊,最后回到西四環,沿途三分之二是高速公路,其余為普通路。出發時將里程清零,抵達后儀表顯示百公里油耗7.1升,這肯定不是它的最好成績,因為途中我曾多次停車拍照,且停車時未熄火。
最后的總結:
這次體驗雖然比較簡單,行駛路況比較單一,但車輛留給我的印象非常好,從客觀角度出發,我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那些初出校門的年輕人,如果能來這樣一輛車,實在太幸福了。
按照廠家的看法:這款車給緊湊型SUV市場開辟了一條新賽道——緊湊型SUV競爭十分激烈,而愈發年輕的消費者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滿足。一款帶有強烈設計風格,又有十足駕趣的SUV,勢必會贏得年輕人的青睞。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