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9b防空導彈,紅旗9b防空導彈性能參數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有一種主戰裝備在兩個不同的地面裝備方隊中同時亮相,這就是紅旗-9B防空導彈。在海上作戰模塊的第三個方隊——艦載防空武器方隊展示的海軍四型艦載防空武器裝備中,第一排4臺車各載一枚海紅旗-9B艦空導彈;在防空反導模塊的第二個方隊——地空導彈第一方隊展示的空軍兩型地面防空導彈裝備中,兩排8輛4聯裝紅旗-9B遠程防空導彈發射車可謂氣勢豪邁。
紅旗-9B是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改進型第三代防空導彈,海紅旗-9B艦空導彈和紅旗-9B地空導彈同時亮相閱兵場,充分展示了該型導彈陸海通用的重要特征。它既是海上機動作戰艦艇編隊重要的區域防空反導利器,也是要地防空重要的中遠程中高空攔截武器,是有效維護國家領空安全的堅強盾牌。
首開地空導彈擊落敵機先河
地空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德國率先問世的,納粹德國發明并研制了“瀑布”和“龍膽紫”等多種地空導彈,但這幾種新式防空武器由于技術不成熟未用于實戰,相關技術淪為蘇聯和美國等同盟國的戰利品。蘇聯利用德國的技術研制生產了地空導彈,第一代地空導彈主要是SA-1和SA-2地空導彈。
在世界防空導彈發展史上,SA-2地空導彈可謂赫赫有名,它不僅生產批量大、裝備國家多,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種擊落敵機的地空導彈,在越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中都有亮相。而率先使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則是中國空軍地空導彈兵。
1958年7月,為了打擊竄擾大陸的美國和臺灣地區國民黨空軍的高空偵察機,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提出,要建立一定數量的防空導彈部隊。經中央軍委批準,空軍從所屬部隊選調人員,先后組建了3個地空導彈營,引進SA-2(蘇聯代號C-75)地空導彈。1959年10月7日,在北京通縣(現通州區)上空,組建剛一年多的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某部2營發射SA-2地空導彈,成功擊落經浙江竄入北京上空執行偵察任務的國民黨空軍RB-57D高空偵察機,由此創造了全世界導彈擊落敵機的第一個戰例。
遠中近程高中低空合理搭配
高射炮和地空導彈都是防空作戰的利器,兩者相比,防空導彈有三大優勢:一是射程遠、射高大。防空導彈的射程從幾公里延伸到幾百公里,射高從幾公里到27公里,而大口徑高射炮的最大射程約20公里、最大射高約十幾公里;二是毀傷概率高,防空導彈發射后由制導雷達引導、接近來襲的空中目標,再由彈載制導系統準確鎖定敵方目標,命中目標的精度成數量級提升,并且導彈戰斗部要比炮彈大得多,還可利用預制破片等殺傷控制技術來增大對敵機的殺傷效果;三是全天候作戰能力強,防空導彈多數不受天候條件影響,在各種不良氣象條件下均能有效射擊空中來襲目標,能夠在晝間和夜間、復雜氣象條件下有效遂行防空作戰任務。
當然,利弊總是相生互存的。與高射炮的密集火力相比,防空導彈對空攔截火力密度小得多,主要靠準確命中而不是密集的彈幕來增強對空中目標的攔截能力。因此,一些國家還保留了小口徑高射炮或小口徑多管速射炮,配裝對空射擊目標指示雷達或光電瞄準設備,再集成在單車或艦艇上,形成地面高炮武器系統或艦載近程防御武器系統。部分國家還發展了多管小口徑高炮與多枚近程防空導彈一體化組合的彈炮結合防空系統。
此外,防空導彈必須與制導雷達、發射設備和技術保障設備等配套,共同構成防空導彈武器系統,才能真正形成作戰能力。如在閱兵式上亮相的空軍四聯裝紅旗-9B地空導彈發射車,其實只是整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一部分。在現代作戰中,有多種武器系統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中的制導雷達的“克星”,如反輻射導彈、反輻射攻擊無人機等硬摧毀裝備,還有各種電子干擾、網絡攻擊等軟殺傷裝備,一旦配套的制導雷達遭到攻擊或干擾失效,則會導致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難以作戰。
相比之下,盡管現代的高射炮也與火控雷達等共同構成高炮武器系統,但高射炮在雷達失效的情況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對空射擊能力,訓練有素的射手有可能擊落高炮射程之內的敵機。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就曾利用高炮擊落過多架敵機,而其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由于制導雷達遭受強電子干擾和反輻射攻擊而失效,大量的地空導彈反倒淪落為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紅旗-9防空導彈是中國長峰機電技術研究設計院研發的中國第一種區域防空導彈。該導彈與美國愛國者導彈是等量級型號,特色是殺傷空域大、抗攪擾和抗多目標鼓和攻擊能力強,導引系統先進,足以適應現代戰役的需要。紅旗-9全系統展。
在近程防空作戰打擊低空或超低空的直升機、無人機等慢速小型目標時,小口徑高射炮的火力密度優勢也是防空導彈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大多數國家在中近程、中低空的防空作戰中仍然保留中小口徑高射炮的重要原因。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艦載防空武器方隊就展示了海軍新一代11管30毫米“萬發炮”,地空導彈第二方隊展示了紅旗-6A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其由中近程地空導彈和7管30毫米近防炮組合而成。
防空導彈在射程和射高上區分為中高空中遠程、中低空中近程、低空近程和便攜式等不同類型。20世紀90年代的劃分標準是: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的射高大于20公里、射程大于40公里;低空近程防空導彈的射高小于6公里、射程小于15公里;中低空中近程防空導彈則介于這兩者之間;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射程不超過5公里、射高不超過3公里。
如今,這個劃分標準已經有些落伍。因為防空導彈與其所攔截的空中目標的對抗升級很快,再加上超低空突防能力較強的遠程巡航導彈和來自于太空高速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成為現代空襲作戰的新主角,第三代改進型防空導彈不僅射程要達到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距離,還要能夠攔截從二三十公里的高空直至幾十米高度的各類空中作戰平臺及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目標。
戰斗機是防空導彈的主要攻擊目標之一,為了躲避防空導彈而不斷加大自身的機載對面攻擊武器如空地、空艦導彈等的最大射程,在作戰上追求所謂“防區外打擊”能力,即在敵方防空導彈最大攔截火力范圍以外投擲導彈攻擊敵方目標。由于新一代機載遠程空地導彈和空艦導彈的最大射程多為100-150公里,新一代遠程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擴展到150-200公里甚至更遠,如俄軍已部署在役使用的C-400地空導彈最大射程400公里,在研的C-500地空導彈號稱最大射程達500公里。
所以說,安裝KKV彈頭,充當類似標準3樣式的海基反導力量沒有太大的問題 主被動雷達制導彈頭在海紅旗9上面已經有了,空軍版主要要考慮成本(陸上防空可以用多種導彈搭配,不需要在一種導彈上擁有太多功能,這樣成本太高,而海。
但也需要說明一點,防空導彈的射程并不一定是越遠越好,因為防空導彈與戰斗機這對生死對頭是矛盾對抗體,防空導彈的射程增大了,似乎可以遠距離攔截敵方戰斗機,但實際作戰中并不盡然,因為遠程防空導彈迎擊遠距離來襲目標的過程耗時過長,而戰斗機在雷達告警后完全有可能通過空中機動來躲避飛向自己的導彈。
紅旗-9防空導彈家族成員不斷增多
由于海紅旗-9B出色的性能,中國海軍已經開始大量裝備這款新導彈,在052D型導彈驅逐艦已全部換裝海紅旗-9B防空導彈,新型055型萬噸級驅逐艦也配備了海紅旗-9B防空導彈,在未來的中國航母戰斗群中,海紅旗-9B艦載防空導彈將負責。
紅旗-9是第一種國產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與同在閱兵式上公開亮相的紅旗-22和紅旗-12A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等,構成了代際接續、有效銜接、互補增強的防空火力配系。紅旗-9防空導彈首次公開亮相是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上。10年后,其改進型紅旗-9B地空導彈和海紅旗-9B艦空導彈再次公開展示。這種技術升級換代的系列化發展思路也確保了紅旗-9防空導彈家族成員不斷增強增多。
紅旗-9B地空導彈采用車載機動發射方式,每輛發射車上的4個圓截面發射筒呈梯形布局排列,導彈平時就儲備在發射筒里。這與地地彈道導彈的運輸-起豎-發射(TCL)三用車道理相同。紅旗-9B地空導彈采用垂直發射方式,這也是新一代地空導彈首選的主要發射方式。像老式的SA-2和國產紅旗-2系列地空導彈,還有著名的“愛國者”地空導彈,無論是發射架還是發射箱(筒),均采用傾斜式發射方式,導彈只能打擊一定扇角范圍內的空中來襲目標。而垂直發射則可實現360度全向攻擊,防空導彈在發射之后在空中通過自身的大角度轉彎機動,即可攻擊任意來襲方向的敵方空中目標,甚至可以有效攻擊一定距離以外的低空超低空目標。因而反應速度更快,全射向全空域攻擊能力更強,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防空作戰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變化。
海紅旗-9艦空導彈最早配裝于052C型驅逐艦,人民海軍首次擁有了射程×××公里的艦空導彈,從而形成了水面艦艇編隊的區域防空作戰能力。此前,海軍051系列和052型驅逐艦及053H3護衛艦等主力戰艦僅配備一座八聯裝海紅旗-7近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主要用于自衛防空。
人民海軍已經批量建造服役的052C型和052D型驅逐艦,以及剛剛開始列裝的055型大型驅逐艦,均配備新一代海紅旗-9B艦空導彈,且艦載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的發射單元配置數量也明顯增多。這幾型驅逐艦也是海軍航母作戰編隊的主力防空戰艦,重點擔負大型水面艦艇編隊的區域防空作戰任務,改進型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艦空導彈令海軍新一代驅逐艦如虎添翼。
海紅旗-9B艦空導彈攔截空中機動目標的射程更遠,與航母的艦載戰斗機形成有效銜接的對空攔截火力配系,為水面艦艇編隊提供遠距離對空掩護。而在現代海上作戰中,水面艦艇主要面臨超視距空中打擊的威脅,重點是從空中、海面、水面或岸基等各種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從空襲與防空的矛盾對抗和作戰需求來看,海紅旗-9B艦空導彈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反導攔截能力。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