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nbn15"></del><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trike id="nbn15"><listing id="nbn15"></listing></strike></var><var id="nbn15"></var>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span id="nbn15"><menuitem id="nbn15"></menuitem></span></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pan id="nbn15"></span></var><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
<cite id="nbn15"></cite>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i id="nbn15"><noframes id="nbn15">
<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知識

日產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就是印度嗎

日本日產汽車公司近日發布一項四年發展計劃,公司將在全球范圍減產20%,關閉位于西班牙、印度尼西亞的部分工廠,并且在年底前退出韓國市場。日產2019財年出現了11年來的首次虧損,公司希望通過精簡業務幫助削減成本、改善業績。日產同時希望加強與雷諾、三菱的汽車聯盟,從而提高整體的競爭力和營收。

日產印度尼西亞

11年來首現虧損

印度尼西亞就是印度嗎,5月28日,日產發布的2019財年(截至3月31日)財報顯示,年度凈虧損6712億日元(約合62億美元),而此前一財年為盈利3191億日元。這也是日產連續第四個財年利潤出現下滑。日產上次出現虧損是在2008財年。

財報顯示,2019財年日產公司銷售總額減少15%,降至9.9萬億日元。2019財年日產全球汽車銷量約490萬輛,比2018財年下降11%,這是日產連續第二年汽車銷量下滑。不過日產作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的地位沒有動搖,依舊領先于本田,落后于豐田。

在疫情發生前,日產的經營利潤已經大幅下滑,公司無法繼續施行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的擴張計劃,轉而開始縮減產能,采取了包括關停開工率不高的工廠在內的重組措施。這些措施也令日產公司2019財年的支出大大增加,花費達到6030億日元,大幅推高了虧損額。

日產印度尼西亞

日產社長兼首席執行官內田誠表示:“日產2019財年的表現比預測的還要差,我們必須承認失敗,然后采取正確的行動。”而對于公司本財年的表現,內田誠說:“前景依舊不明朗,很難作出預測。”

日產印度尼西亞

分析指出,日產原本已面臨一系列既有問題,包括需求疲軟、戈恩被捕丑聞以及與盟友雷諾和三菱汽車間的緊張關系等,如今又因疫情面臨年度凈虧損的最新打擊。

2018年11月,戈恩在東京被捕,并受到日本檢方多項指控,包括挪用公款、隱瞞收入、向企業轉嫁個人投資損失等。戈恩否認所有指控,目前已逃離日本。戈恩被捕的丑聞令日產與法國雷諾、日本三菱汽車組成的聯盟備受沖擊。這之后,日產的銷售和利潤出現加速下滑的趨勢。

調整市場策略

5月28日,日產宣布一項為期四年的發展計劃,包括將在全球范圍減少20%產能,這將幫助日產削減3000億日元的固定成本。日產計劃關閉部分工廠,在年底前退出韓國市場,日產達特桑車型將退出俄羅斯市場。

這是日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提出的第二份發展計劃。疫情的發生加劇了日產結束擴張策略、轉向業務收縮的緊迫性。在去年7月提出的減產目標中,日產計劃到2022年度將年產能從2018年度的720萬輛削減至660萬輛,此次則進一步下調至540萬輛。

今年3月,日產汽車已經宣布,將正式從印度尼西亞市場撤出,主要原因是在當地的銷量不振。該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擁有2個工廠,年產能約為25萬輛,主要生產低端品牌達特桑(Datsun)。一個肯定的答案是,在日產選擇不完全撤出歐洲。

依據計劃,從今年12月起,日產將陸續關閉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大型工廠和附近兩家工廠;日產在歐洲的生產將以在英國森德蘭的工廠為中心。此外,日產還將關閉位于印度尼西亞的一家工廠,將那家工廠的產能轉移至泰國工廠。

除中國、日本和印度外,泰國和菲律賓以及澳大利亞占該地區銷售額和利潤的90%左右。日產的新計劃還將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非、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等國推行更為嚴格、有針對性的車型陣容。這意味著日產將關閉更多工廠生產線。去。

此外,日產決定在年底前退出韓國市場,日產品牌各車型和日產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韓國的售后服務將持續至2028年。分析指出,日韓緊張的政治關系和貿易關系進一步削弱了日產在韓國的銷售,加上疫情影響,日產銷量急劇下滑,已經難以在韓國繼續經營。

此次日產推行的加速精簡、提高效率的措施,顯示出日產正努力對抗需求疲弱以及疫情沖擊。內田誠去年12月份接任首席執行官,承諾將帶領日產回歸5%以上的核心運營利潤率以及6%的全球市場份額。

內田誠表示,將盡一切努力令日產重回增長的軌道,過去不惜一切代價追逐全球市場份額的做法是不對的。內田誠表示,改善現金流是日產面臨的最大挑戰。自4月以來,日產汽車業務擁有約1.1萬億日元的現金和1.3萬億日元的貸款額度。日產承認,如果疫情再持續數月,銷售持續受到打擊,日產可能會需要更多資金進行應對。

2019財年,在關鍵的北美市場,日產銷售下滑15%。分析指出,在美國市場,消費者更青睞于SUV和皮卡產品,而這些是美國汽車制造商的強項,以特斯拉為首的電動車型也越來越受到歡迎,日產還需努力調整策略。

據路透社報道,為了爭取丟失的北美市場,日產采取了大幅的折扣措施幫助促銷,這令其利潤大幅減少,同時品牌形象也受到影響。內田誠表示,不希望日產成為一個廉價的品牌,未來將逐步改善銷售質量,尤其是在美國市場。

近年來,由于研發和制造成本快速上漲,英菲尼迪的銷量大幅下降。內田誠表示,并沒有放棄英菲尼迪品牌,但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的恢復都需要時間,尤其是在疫情持續的當下,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更長。

在中國市場,日產的業務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日產上個月表示,4月份日產汽車公司中國區業務實現增長,輕型商用車事業板塊同比增長6.8%,成為推動日產汽車在華整體銷量復蘇的重要力量。日產汽車表示,進入2020年,中國市場在日產汽車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日產汽車將專注于落實新中期事業計劃,通過推動“日產智行”技術愿景在中國的全面落地,引入更多智行產品和技術。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的報道稱,日產決定關閉巴塞羅那工廠,折射出全球汽車行業的戰略轉變。全球汽車市場,特別是其生產部門,正走向一個戰略十字路口,而制造商的企業運營結構也將隨時發生巨大變化。日產決定將重點放在亞洲市場,順應了全球汽車行業的未來走向。

加深汽車聯盟合作

疫情流行令日本車企的生產和銷售受到打擊。從3月下旬開始,日本汽車廠商在美國和歐洲的生產相繼暫停。5月份以來雖陸續復工,但產量有限,何時能全面復工復產仍難以判斷。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和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日本八大汽車制造商4月份全球產量同比下降六成,降至約91.6萬輛,與3月26%的降幅相比進一步擴大,并且超過了金融危機發生期間的最大降幅。4月份,八大車企在日本國內的產量同比下降46.7%至41.3萬輛。由于日本汽車廠商在中國的工廠已全面復工復產,八大車企4月在中國的產量同比上升11%至44.66萬輛。日本八大汽車制造商包含豐田、日產、本田、鈴木、馬自達、三菱、大發和斯巴魯。

盡管受疫情影響銷量同比下滑1.4%,豐田2019財年銷量仍居全球第一,約為1046萬輛。豐田超越德國大眾集團,時隔3年重回全球首位。

雷諾、日產、三菱三家車企組成的聯盟銷量排名第三,合計銷售944萬輛,是自2016年三菱汽車加盟以來首次不足1000萬輛。具體數據是:日產銷售479萬輛,時隔6年不足500萬輛;三菱銷售113萬輛;雷諾銷售352萬輛。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