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汽車,阿里巴巴新能源汽車叫什么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頭圖 | 視覺中國
坐在后排的馬云顯得很興奮,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當然會推薦給朋友,我自己先買一輛。”
武漢阿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27-59208686,公司郵箱aliauto@aliautoservice.com,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6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2條。公司介紹:武漢阿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是2016-02-15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成立。
或許是特意的安排,在6月18日,也就是電商618年中大促的這一天,智己的首款量產車型智己L7將開啟全國首批用戶交付。當然,智己L7的首批用戶里,大概率沒有馬云。如果你還在觀望,不如等馬云買完后,看看他的評價。
別著急,先讓首批車主,替你“打怪升級”。
阿里出云,上汽出車
阿里與上汽的第一次聯手,把賽道選在了車機操作系統上,借助2015年前后那波“互聯網+”的風口,基于YunOS系統的“互聯網汽車”由此誕生。
1、通過手機天貓、手機淘寶選好中意車型,提交線上申請,系統將在半小時內給予短信通知申請信用額度結果 2、前往當地合作汽車4s店談妥成交價 3、提供短信驗證碼后核銷短信驗證碼,4s店確認接單(驗證碼僅能使用一次,核。
但不久后,消費者逐漸明白:一臺只能升級娛樂系統的車,并不能稱之為智能汽車。
在6月14日的發布會上,智己汽車將兩位股東爸爸當年所提出的概念,在智己L7上做了更進一步的詮釋。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表示,“新世界汽車智能”的全新標準應該被分為五大維度,包括智能駕駛、場景智能化水平、社交能力、持續進化能力、以及多元共創。換句話說就是:一臺車,能升級的地方,盡可能的全都要支持升級。
那么,自己設定的標準,自然是要自己先達標。
首先,在智能駕駛方面,智己L7選擇了與特斯拉Model 3進行橫向對比。當遇到中國最典型、最高頻的加塞和變道場景時,無論是旁旁車道加塞,還是同速加塞,亦或是后方超車加塞,智己的IM AD(智己智能駕駛系統)都及時作出減速動作。并且在減速時間、減速力度的把控方面,更貼近于人類駕駛員。而特斯拉的Autopliot,在應對上述幾個場景是,均出現了急減速、需要人介入接管。
對于加塞這種場景,阿里巴巴新能源汽車叫什么,智己的智能駕駛處理得好是理所應當,特斯拉處理得不好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特斯拉是在美國本土研發的自動駕駛算法,能遇到的加塞場景極少。
當然,即便是與在國內進行本土化研發的“蔚小理”相比,智己在智能駕駛的功能上,還是找到了一個差異化的賣點——“更像人”,這一特點的達成,被智己歸因于數據驅動。
在業內有一種共識:智能駕駛有90%常用的場景可以靠工程師的經驗和智商來覆蓋,但有10%的corner case(長尾場景)要靠大量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碰到case以后上傳數據,“喂養”機器學習的算法。從而解決“疑難雜癥”case,并讓體驗更接近人類駕駛員開車。
當然,數據拿回來了,不會用也不行。
除了前面所說的加塞場景,國內道路上經常出現的還有異型車場景,這是一種典型的corner case。比如那些大貨車、快遞車的形狀、顏色都千奇百怪,系統并不能很好的識別它們。那么,依靠數據驅動的感知算法,可自動化迭代獲得異型車數據庫,并進行準確監測識別,從而進行精準有效的閃避。
因為我們都知道,目前“蔚小理”的車型都遇到過開啟輔助駕駛時,撞上前方靜止或者緩行的大貨車,智己試圖對這些細節的處理,來優化駕駛體驗,這一出發點自然是正確無疑的。
對于數據的處理,智己進而引用了“飛輪理論”——海量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以及兩者閉環自動化的不斷積累和迭代。這個“飛理理論”,正是來自于上汽集團、阿里系(云鋒基金)共同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同時,Momenta也是智己IM AD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企業回麥柯萊依斯全球汽車產業平臺是會員制平臺,有中,英,日三個語言版本,提供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共同需要的世界各國供應商信息 (采購,配套、工廠情況、動態等)、汽車產銷量數據、技術,市場調研報告、含有預測的車型市場投放計劃等,節省企業在信息。
除了為智能駕駛進行迭代,阿里云的“云上數據工廠”還能夠給智己提供必要的數據安全保證。
比如,智己L7就提出了“場景化智能”的概念,現在業內也管這叫“軟件定義汽車”。其核心就是,基于電子電器構架和整車FOTA能力,將整車各域功能與硬件解耦。
除了小憩模式、寵物模式等基本操作之外,智己還能對包括整車底盤狀態、動力體驗、制動腳感等等的核心體驗元素進行改變,衍生出其他用戶需要的模式。比方說,智己L7現在就衍生出了一個“超跑模式”,通過模擬聲浪、屏幕特效等方式來營造“超跑氛圍”。
開啟“超跑模式”后,中控大屏會下降至窄屏狀態,切換為“超跑儀表盤”,并顯示圈速、G值、胎壓等信息。踩下踏板后,屏幕將出現“時空穿梭”效果。如果再舉一反三一下,其實給智己L7刷一個“漂移模式”、“賽道模式”等等的軟件包,也不是那沒可能。
理論上,它可以隨時通過下載軟件包的形式,完成在不同駕乘體驗之間的切換,屬于OTA升級的一種。但因為涉及到轉向、加速等能力,需要尤為重視數據安全。一般來說,軟件包都是被放在OTA云端服務器上開始交互,最終再分發到終端車輛、完成刷寫。
那么對智己而言,阿里云也就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了。
而在談及“進化”能力時,劉濤還提到一個觀點:從功能智能向場景智能的體驗進化,是蘋果CarPlay很難做到的。
“Carplay的一切功能、可視化交互、信息展示都遵循既有設定。”在他看來,智己主張的是深度智能化,即將座艙、智駕、視覺、雷達、底盤控制等等域進行深度整合,再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汽車的功能深入打通,通過智艙做好人性化交互展示。“通過SOA(面向服務的架構)的能力能夠真的因用戶而變,因場景而變,從底層邏輯來講,這是CarPlay很難做到的。”
當然,這些還是要感謝阿里云,在背后為智己的數據閉環提供技術支撐。
“我們幫助智己能夠在智能智駕,從研發到最后的應用。同時,我們還幫助智己的整個全業務系統100%達成云原生的狀態。”在阿里云智能副總裁、汽車行業總經理李強看來,只有全面都在云上,一個云原生的企業,才可能在未來能夠滿足消費者定制化的需求,才能夠適應這個時代。
“餅”越畫越大,智己如何消化?
阿里拍賣汽車大部分是靠譜的。淘寶是阿里巴巴旗下正規的互聯網零售平臺,阿里拍賣汽車其實是在淘寶上面進行拍賣的大家可以去淘寶上面的鏈接去拍價格。所以相當于是阿里在拍賣,拍賣的汽車都是正規渠道來的,不要擔心被騙靠譜的,。
對于新的汽車品牌來說,很難找到足夠觸動消費者的亮點,已是一種常態。一來,業內還沒有出現技術上的顛覆式創新;二來,是能夠玩出花樣的細分市場,大多都有人捷足先登了。
而智己最大的差異,就是一開始就把“升級”的概念,與智能汽車進行強綁定。既包括了前面所說的軟件升級,也包括了最底層的硬件升級。
“智能硬件的升級,跟FOTA(固件升級)有蠻大差異。”劉濤向虎嗅表示,相對來講,FOTA的硬件在用戶用車周期當中不會變,更多是把硬件的驅動和它的軟件進行刷寫,通過刷寫的方式讓它的能力更加適合智己智能化的需求。“硬件能力的平臺它會決定一個功能的上限,而我們通過硬件升級,再通過軟件不斷持續迭代,讓能力的天花板始終被拓展。”
當時的具體描述為:天使輪用戶在車輛交付后,每年正常行駛超過5000公里,所產生的數據權益將可選擇用于兌換下一代激光雷達融合智駕系統,智己汽車將在全新智駕系統正式上市一年后,為天使輪用戶提供原廠軟硬件全面一體化升級。
阿里想要進軍汽車后市場,但是缺少一個的汽車服務平臺,而汽車超人在汽車服務平臺上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雙方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汽車超人創立于2015年,總部設立于浙江省杭州市,服務范圍包括汽車維修保養、汽車保險。
這里,就需要引出智己的“原石谷數據兌換權益”。所謂的“原石”,可以理解成數據權益的一種體現形式,獲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戶通過貢獻駕駛里程,占比70%;二是通過參加APP任務和用戶共創而獲得,占比30%。用戶行駛里程越多,貢獻的數據越多,用戶的數據權益和收獲的原石也就越多。同時獲取的原石,又可以被用于在未來升級車輛的硬件,比如上面說的激光雷達、電池包等。
雖然,軟硬件持續升級的理念是好的,但難以掩蓋的事實是——即將在6月18日交付的這批智己L7,僅采用了視覺融合+英偉達Xavier的方案,這套方案確實較為成熟,但實現L2級輔助駕駛的功能基本就到頂了。與智己L7同級的蔚來ET7,則是標配了激光雷達和orin芯片硬件系統。
阿里汽車車秒貸是什么?車秒貸是一個連接汽車金融機構和眾多汽車品牌的平臺,該平臺將根據消費者的網購信用記錄、銀行信用記錄和日常消費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若消費者信用情況良好,就能夠獲得汽車貸款。 車秒貸是淘寶手機天貓。
再退一步來說,對于后裝一個智能硬件,很難保證說每一位用戶都能夠愿意接受。比如之前嵐圖給用戶提供高通驍龍8155芯片的升級,從5月1日上線選購起的大約半個月內,僅有1400余人付費。更何況,在車頂外加一套激光雷達對于風阻、外觀、可靠性的影響,目前有待考證。
至于為什么,一開始不上激光雷達,劉濤是這樣解釋的:“激光雷達+Orin這套系統已經幾乎在同樣時間同步開發,一旦條件成熟,我們會有序的給承諾過的用戶去更換這套硬件。”當然,智己的第二款量產車型LS7,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發售,前裝量產激光雷達的概率會更大,劉濤在此前明確過:“我們的第二款車智己LS7量產后,也將搭載激光雷達軟硬件系統。”
說到最后,智己與很多這兩年新成立的汽車品牌一樣,都在像“蔚小理”那樣苦尋一個能讓消費者牢記的標簽。繼續“駕控旗艦”之后,智己這次講的是“數據驅動”、“原石谷”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著華麗的辭藻,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想要整明白來龍去脈,確實需要一些門檻。
然而,用戶的購車需求往往又是簡單粗暴的,一個更直擊用戶心智的賣點,或許在某些時候,能夠勝過一個無懈可擊的商業故事。
寫在最后
總結下來,智己對智能化的理解,就是將“開車”這件事變為一個“大型養成類游戲”——車開得越多,車就越智能;反過來,用里程去升級車輛的硬件,讓車更進一步智能。
只是,如何保持用戶對于養成類游戲的新鮮度,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還記得,當年像“Pokemon Go”、“旅行青蛙”這類的火遍大江南北的養成類游戲,都是圖一時新鮮罷了。
所以,智己既需要為用戶“畫餅”——提供足夠高的想象空間,更需要把“餅”實現——把想象變為現實。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