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nbn15"></del><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trike id="nbn15"><listing id="nbn15"></listing></strike></var><var id="nbn15"></var>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menuitem id="nbn15"><span id="nbn15"><menuitem id="nbn15"></menuitem></span></menuitem>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span id="nbn15"></span></var><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
<cite id="nbn15"></cite>
<menuitem id="nbn15"></menuitem>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ins id="nbn15"><span id="nbn15"></span></ins>
<var id="nbn15"></var>
<i id="nbn15"><noframes id="nbn15">
<cite id="nbn15"><video id="nbn15"></video></cite><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var id="nbn15"><video id="nbn15"><thead id="nbn15"></thead></video></var>
<var id="nbn15"></var>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品牌 > 奔馳

AMGGT四門轎跑車,奔馳AMG

在豪華四門掀背轎車的世界里,GT四門,保時捷Panamera的地位和成績確實難以超越,無論是造型、性能還是品牌號召力,都要比奔馳CLS與奧迪A7系列更具人氣。保時捷與奔馳這個兩個德國廠商之間的爭斗永遠不會停歇,作為產品線豐富到令人發指的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AMG GT四門版車型,也是AMG部門繼SLS 63 AMG和AMG GT后獨立研發的第三臺車型,給對手予以降維打擊,就為將這個星球最快最豪華的四門掀背轎車的稱號奪回來。

為了不讓保時捷一家獨享在紐北刷圈的樂趣,AMG GT 63 S四門版以7分25秒41的成績登頂最速四門房車榜,不過紐北榜首的位置一直都備受矚目,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也是廣大車迷喜聞樂見的飯后談資。說回到AMG GT,當初這可是奔馳鐵了心要跟保時捷911車系硬剛的產物,自然有著全品牌最前沿的科技加持和最悠久的歷史傳承,單看前中置發動機后置變速箱的設計就能看出它的賽道能力,而歷史方面也算是經典銀箭300SL的一個分支。作為阿法特巴赫的第三款獨立研發的車型,四門版本的AMG GT終于讓豪華高性能不再被駕駛者獨享,后排乘客也能跟駕駛者一樣獲得AMG的純正樂趣。

任何車型的外觀都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個人的審美差異一定會有不同的喜好,好在關乎藝術設計的事情奔馳并不會讓我們擔心,每一款新車型的面世總會掀起陣陣熱議,然后在議論聲中逐漸變成一代經典。奔馳S級如此、AMG GT亦如此,所以AMG GT四門版也會有這樣的聲音,奔馳AMG,它的外觀設計問題我的同事也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出了詳細解析點此查看AMG GT四門版設計解析文章。我們現在就來看看AMG GT四門版是如何用外觀征服世界,吸引擁躉、彰顯性能。

注:本次試駕車型為AMG GT 53 4MATIC+版本。

AMG GT 53車型是搭載高功率3.0L L6發動機的進階版車型,相比起搭載V8發動機的63 S車型來說稍顯保守,不過依舊能把車系精髓和家族傳統完美展現出來。車身線條相對簡潔流暢,并沒有過于復雜的折線和彎角,反而能彰顯它所蘊含的性能,所謂大道至簡就是如此。

全LED光源的大燈是整車的精髓所在,向內彎折的日間行車燈繼承了轉向燈,當轉向燈開啟時白色光帶轉變為閃爍的黃色光帶,警示效果醒目且視覺效果出色。AMG GT 50與53車型兩側大燈下部的黑色進氣口并沒打通,只有63 S車型是真正的通風口,內部安置了機油散熱器與變速箱散熱器。

AMG GT四門版全部車型的中下部進氣格柵都具有主動開閉功能,能根據當前發動機溫度與駕駛狀態來自動開閉,在發動機高負荷工作時打開增大冷空氣進氣量,啟動初期和巡航模式下自動關閉,以此來減小風阻和前橋升力。

AMG GT四門版車型是AMG部門獨立研發的第三臺跑車,與SLS 63 AMG和AMG GT雙門雙座不同,四門設計是最大的驚喜。車頭保持了鯊魚鼻造型來提升視覺沖擊力,大角度的風擋與一氣呵成的弧線車頂造就了如COUPE跑車般的側面線條,掀背設計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行李空間與實用性,讓舉家出游變成了可能。

由于AMG GT 50與53車型屬于入門版本,所以僅搭載了19英寸輪圈,只有63 S車型才搭配21英寸輪圈。不過對于一款適合長途旅行的高性能四門跑車來說,19英寸的輪圈和高扁平比讓它不挑剔路況,高扁平比也能吸收路面的震動進一步保證駕駛舒適度。前輪規格255/45 R19,后輪規格285/40 R19,輪胎型號為倍耐力P-ZERO。

為了讓后排空間最大化,AMG GT四門版車型的大溜背造型相當惹眼,與車頂線條幾乎同一弧度的D柱將車尾緊湊地結合在了一起,源自AMG GT雙門跑車的狹長尾燈進一步扁平化,同樣為全LED光源點亮效果相當出色。

AMG GT 50與53車型也是首次采用圓形排氣口,雙邊四處的圓形排氣口是辨別發動機排量的最直觀設計。兩側排氣管中間小巧的擴散器空氣動力學效果并不如63車型那么強大,不過已經能夠營造車尾的運動感。

隱藏在尾門上的電動尾翼能夠根據車輛當前行駛狀態自動升起來增加下壓力,全力加速、彎道、和剎車時能夠迅速升起保證后橋的抓地力,在極速狀態則收起來減小空氣阻力。當然,在車內也能手動開啟和關閉。

AMG GT四門版為了能夠容納四人乘坐將軸距加長到了2951mm,超過5m的車長也讓整車線條相當舒展。遍布周身的攝像頭集成的360°全息影像也能在狹窄的空間中保證行駛安全。不過因為冠名以AMG GT的原因,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四門設定,但我覺得AMG GT四門版的造型已經足夠出色,這是保證外觀、空間和實用性的多重任務的最優解。

不輸于S級的豪華內飾

奔馳對于車內的設計要比外觀更加用心,從W222世代的S級開始,全新的內飾設計主題就逐漸占據了旗下所有車型,從AMG G63到全新的國產A級轎車,內飾豪華程度都超越同級對手。內飾作為與駕駛者直接面對的地方自然要經得起豪華與實用的雙重考驗,怎么做才能將設計之美自然傳遞、怎么做才能讓按鍵排布合理易用、怎么做才能讓觸手可及的地方都變成指尖上的享受。

將豪華與性能作為雙重定位的AMG GT四門版車型在內飾設計上也有著極大的付出,雙大屏設計的內飾與V8發動機造型的中控臺進行了完美結合,打造出了環抱駕駛者的內飾設計。實木紋理的飾板又有著古樸典雅的味道,63 S車型則為碳纖維設計,當然如果你愿意的話50和53車型也可以付費選裝。

自從W222.2世代開始普及的三輻方向盤也如約出現,金屬與真皮的交相輝映詮釋了奔馳對于性能和豪華的深刻理解,3、9點位置的翻毛設計讓徒手抓握變成了與高性能氣息最直接的溝通,方向盤頂部的淺灰色回正標志也是源自賽道的產物,昭示著這臺有著四個無框車門的轎跑車強大的賽道能力。

全液晶顯示屏有三種不同風格的顯示主題可以選擇,能夠符合不同駕駛狀態下的信息顯示需求,車速表和轉速表中間區域的顯示內容可以通過方向盤左側的觸控按鈕來選擇,這才是豪華轎車應有的科技素養。

或許方形的觸摸按鍵更加符合AMG GT四門版的內飾風格,帶有震動回饋和背光燈顏色變化的按鍵顯然比AMG GT雙門跑車上的普通按鍵更顯豪華。又上方扁平化的觸摸板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機交互通道,與方向盤右側的多功能按鍵一樣都能操作多媒體系統,這個觸控板同樣帶有震動回饋。

被中控臺按鍵推到邊緣的換檔桿帶有極強的家族屬性,不過并沒有和AMG G 63一樣做成鏤空的造型,好在AMG的專屬標志并沒有缺席,燙印在正上方的標志也方便駕駛者撫摸把玩。

如果你想要更高的性能,我們早就知道奔馳-AMG正在準備一款新的插電式混合動力GT4門轎跑車,據報道這款車的名字叫做GT73e,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原型車和視頻,現在奔馳-AMG已經確認了量產車型的亮相時間。在社交媒體帖子中,梅。

在觸控板的前方有多媒體系統選擇按鍵組,采用的是帶有震動回饋的熱感按鍵,方便駕駛者不低頭進行盲操作。中央紅色的雙閃警示燈卻是唯一的物理按鍵,這也是為了保證在不接通電源的情況下就能開啟警示燈。

空調功能的按鍵被安置在了儲物格的上方,撥桿式的循環按鈕能對空調系統進行操作,在減少按鍵數量的同時保證了功能的完全度。除此按鍵之外,還能用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和中央觸摸板進入空調模式來設定,在63 S車型上還有香氛功能可以開啟來營造更加舒適豪華的車內氛圍。

就奔馳車型來說,中央出風口的數量代表著車輛的等級,從S級轎車上移植而來的四個圓形出風口相當精致,在旋轉開閉出風口的過程當中,旋轉手感的均勻阻尼和到位時那一聲清脆的“咔噠”聲是豪華精致的最佳體現。自帶發光的旋鈕能跟根據車內氛圍燈的顏色來同步變化,進一步增加了夜晚的豪華感。

AMGGT四門轎跑車

向下按壓蓋板并向前推就能得到一個隱藏的杯架,除了杯架之外還有鏈接多媒體系統的USB接口,支持CARPLAY投影功能。USB接口的左側是一個非常隱秘的手機無線充電板,充電效果不輸于原裝線纜,只是拿取有些不便。

AMG GT50與53車型可以選裝柏林之聲音響,63車型則為標配。這個揚聲器的位置是由柏林之聲的音響工程師針對整車進行了大量的測試與研究后得出的最佳位置,能保證前排乘客獲得最佳的聽覺享受,AMG的內飾工程師根據揚聲器的位置調整了車門設計與按鍵的布局,以求發揮柏林之聲音響的最好效果。

易車訊 新款搭載V8發動機的梅賽德斯-AMG GT四門轎跑車在海外上市,AMG GT 63 4MATIC+售價158162.9歐元,約合人民幣110萬元;AMG GT 63 S 4MATIC+售價175179.9歐元,約合人民幣122萬元。目前,梅賽德斯-AMG GT四門轎跑車提。

當然,每一臺奔馳的內飾與功能并不是寥寥幾句就能全部說完的,在主駕駛的座椅加熱按鈕旁邊有一個R鍵能夠切換到操控副駕駛座椅的模式,可以為后排乘客營造更加寬裕的乘坐空間。科技與設計的完美結合讓AMG GT四門版車型有著相當出色的豪華氛圍,各種先進功能的的應用與有著歷史傳承的細節設計共同努力讓這臺四門轎車有著比肩奔馳S級轎車的豪華水平。

分享樂趣的四門四座

AMG GT四門版和普通的AMG GT車型最大的區別就是將獨樂樂變成了眾樂樂,性能車的后排也開始變得有吸引力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這一點奔馳在S級AMG上做的非常好。S級行政商務的定位的確不能吸引率性而為的年輕人,AMG GT四門版恰好填滿了這一部分需求,將AMG GT本就出色的駕駛樂趣又翻了個番。

AMGGT四門轎跑車

標準厚度的運動座椅將舒適性和支撐性完美結合在一起,突出的腰托與推托能保證激烈駕駛時身體的穩定性,在賽道中接近1g的橫向加速度的確需要專門應對。包裹性出色的座椅和靠背再配合全電動調節功能讓長途駕駛的舒適性也不輸于轎車,這又是豪華與運動的一個完美結合。

AMG GT 50和53車型的后排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兩座或者三座設計,取消掉的杯架和置物格能讓第五名乘客享受AMG的駕駛樂趣。AMG GT 63 S車型還能選擇獨立的四座模式,貫穿車身的中央通道能提供邁巴赫S級一樣的獨立座椅,并且中央通道上的觸摸屏還能操作座椅調節和多媒體功能,如頭等艙般奢華。

AMG GT四門版的車內空間相當寬裕,體驗者身高183cm,調至標準坐姿后頭部還有一拳的富裕空間,長途駕駛也不會感覺到壓抑。不過因為發動機后移和中控臺寬度的原因,前排主副駕駛的腿部空間并不寬裕,但也比AMG GT雙門跑車要好上不少。

前排座椅不動,體驗者移至后排,不可調的頭枕頂點也超過耳朵上部,能夠給頭部足夠的支撐。體驗者頭部空間剩余4指左右,腿部空間接近兩拳。溜背造型能夠營造出如此寬裕的頭部空間已經相當出色了,2951mm的軸距也讓后排乘客有相對寬敞的乘坐空間,四人長途旅行的舒適度得到了極大地保障。

乘坐空間的寬裕是為了營造長途舒適度,豐富的儲物空間才是營造駕駛便利性的重要之處,整車多處實用性相當高的儲物格讓日常駕駛變得相當舒適,這也是AMG GT四門版車型在實用性上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對于純正的AMG車型來說,能夠有如此提升便利性的設計已經令人相當滿意了,想想AMG GT雙門版上水杯都無處可放的窘境,AMG GT四門版才是長途旅行的利器。

即便為了車重考量而減少了許多后排舒適性配置,AMG GT四門版還是為后排乘客提供了雙出風口,并且在下部還有12v輸出電源和一個5v的USB接口來保證乘客在旅行中電子設備的續航。

除了出風口下的電源接口外,在后排中央儲物格上也有兩個5v的USB接口,進一步增大了使用便利性。

近日,海外汽車媒體曝光了一組梅賽德斯-AMGGT4門轎跑車車型的最新消息,該車將搭載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預計2020年底上市銷售。圖為概念車。外觀方面,新車采用家族式設計語言,前臉配備直瀑式進氣格柵,兩側大燈內部融入藍色元素。

寬裕的空間是AMG GT四門版車型的一個殺手锏,有著相當實用的空間和相當舒適的乘坐感受之外,還有AMG家族不變的強悍性能,分享旅途分享快樂是AMG GT四門版車型的設計初衷。畢竟,獨樂樂的車已經有了AMG GT S/C和頂級猛獸AMG GT R,四門版的AMG GT存在的理由就是將這份駕駛樂趣翻一番,讓后排乘客也能享受最純正的AMG性能。

駕駛樂趣依舊純正

與奔馳旗下的其他任何車型都不同,AMG GT四門版是直接以AMG命名的車型,動力最弱的AMG GT 50也必須具有相當出色的性能表現和加速數據才能不負AMG之名。而在整個AMG GT四門版車系當中,由兩款不同的發動機調校出三種動力版本。AMG GT 50搭載3.0L L6發動機輔以48v微混系統,最大功率270kW(367Ps),最大扭矩500Nm。AMG GT 53 4MATIC+車型的發動機一樣,最大功率提高到了320kW(435Ps),最大扭矩提升了20Nm,搭配4MATIC+四驅系統讓百公里加速時間縮短了0.5s達到了4.5s。搭配4.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AMG GT 63 S車型則有470kW(639Ps)的最大功率和900Nm的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3.2s,要知道AMG GT R這臺賽道猛獸的加速時間是3.6s。

AMG GT 53 4MATIC車型搭載的是高功率的3.0L L6發動機,也是奔馳又重回L6陣營的一個帶有48v微混系統和電子渦輪的強大心臟。因為電子渦輪與廢氣渦輪串聯的設計,整個加速過程感覺不到任何渦輪介入時的突兀,520Nm的最大扭矩從1800rpm一直持續到5800rpm,毫無停歇的加速感是AMG家族不變的傳統。

AMGGT四門轎跑車

這臺L6發動機最早出現在W222.2世代的S級轎車上,輸出的功率和扭矩已經比肩老款V8增壓發動機,并且重量更輕響應更快。前橋負荷的降低與扭矩輸出的迅猛是是否能馳騁賽道的兩個重要指標,所以這臺L6發動機出現在AMG車型上就變得理所當然。在AMG GT 53車型上它的最大功率為320kW(435Ps),最大扭矩為520Nm。

因為L6發動機氣缸直線排布的原因,進排氣組件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改變與調整,更短的排氣管路能讓渦輪增壓器效率顯著提升,并讓串聯電子渦輪成了可能。更短的進氣管道讓發動機的轉速響應大幅度提升,扭矩輸出更加迅猛順暢,同時更加簡單的結構讓冷卻系統和潤滑系統都能發揮出最高的功效,更能適應高負荷工況從而能壓榨更多動力。

雖然AMG GT 53是一輛純正的AMG車型,但整體定位還是讓它有著相當出色的舒適度,在舒適模式下有著奔馳轎車的所有優點,隱藏了AMG的暴躁氣息。油門一如既往地慵懶,轉速也始終不會超越1500rpm,但提速感卻并不讓我失望,六活塞卡鉗剎車腳感極其細膩且后段力度相當強勁,市內行駛像極了S級轎車的穩健與從容。

與搭載了許多科技輔助系統的AMG GT 63 S車型不同,53車型上并沒有太多輔助設計和系統,并不如63車型那樣為了駕馭強大的動力而做的外掛系統,反而更能夠彰顯AMG車型應該具有的底盤素養。舒適模式下對于震動和支撐的權衡是AMG GT四門版車型非常出色的地方,即便是調到SPORT+模式下的懸掛也沒有63 S車型上那種無所顧忌的堅硬,放棄了極端情況下的支撐來給舒適性背書,這才是高性能四門轎車的最好設定。

舒適模式下的減震系統將濾震放在了首要位置,路上的細碎震動和顛簸都被減震器悄悄吸收,當然45扁平比的輪胎也出了一份力。保證舒適并沒有犧牲支撐,這是它令我驚訝的地方,前后雙叉臂的設計在行駛中的幾何變化讓我能感受到它的支撐底線,連續變線并沒有過大的車身側傾,轉向時車頭響應也一如既往地靈敏聽話。

雖然AMG GT 50/53和63 S車型都采用的是9擋變速箱,但前者還在變速箱中集成了EQ Boost智能電機,不僅能降低油耗還能彌補換擋時的扭矩中斷,保證持續的加速度。AMG GT 50/53車型上的這臺TCT變速箱不僅僅能通過超比擋來降低巡航油耗,還能依靠綿密的齒比來保證AMG車型應有的加速感受,在SPORT+模式下還能模擬換擋沖擊感來模擬序列式變速箱的純正賽車感受。

濕地、自定義、舒適、運動和運動+這幾種AMG車型常見的駕駛模式都可以通過撥桿來選擇,除此之外還有一個AMG模式能夠根據當前車輛行駛情況來自動調整各個機構之間的設定,達到最出色的發動機能效和動態表現。

amggt50買的人少是因為價格高,外觀不好看。amggt50外觀比較獨特,價格高的同時外觀又比較難看,甚至不如一般的奔馳跑車好看,所以買的人很少。amggt50是一奔馳款四門四座轎跑車,大溜背轎跑風格車身設計,采用了AMG家族化。

打開SPORT+模式之后,AMG GT 53瞬間變身賽道猛獸,發動機轉速拉升至2200rpm進入扭矩甜區,更清晰的路感隨著懸掛系統變硬而出現,排氣系統的閥門打開傳遞出屬于AMG的囂張聲浪,經過專屬調校的排氣系統并沒有因為渦輪增壓器的存在而失聲,六個氣缸排出的高溫氣體在管路中變成清晰純正的嘹亮嗓音。

520Nm的扭矩通過4MATIC系統作用在四個車輪之上,腦后傳來的渾厚聲浪毫不輸于V8發動機的低吼,鞭鞭打馬刺激著我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我被接近1g的加速度牢牢地按在座椅之上盯著飆升的車速表,在達到限速之前收油,加速趨勢驟然消失導致載荷前移,囂張的聲浪變成了更加炸裂回火聲,仿佛在斥責我松開油門的膽怯。

我本并不愿意用手動模式來調戲響應速度和換擋邏輯遠強于我的變速箱,但我確實非常喜歡讓排氣管充斥著回火的炸裂聲響,以及降擋后補油的陣陣轟鳴,在我心中這聲響遠比柏林之聲傳出的交響曲更加動聽。

適時四驅系統的扭矩分配功能讓我們時刻處于最高效的加速過程當中,前橋的負荷因發動機瘦身而輕了不少,所以能更專注于執行我每一道轉向指令,即便沒有63 S車型上的后橋轉向功能,它給我的回饋依舊讓我信心十足,幾乎不用做任何修正就能輕松完成高速變線動作,也讓我能夠含住油門挑戰下一個彎道。

AMG GT 53的性能并沒有63 S極致,動力表現也沒有V8發動機來的強悍,但在舒適度上的優勢讓它更適合非賽道的全部公路駕駛。它不會因為性能過剩而讓駕駛者產生緊張感,也不會因為敏感的底盤回饋讓人過分關心路面情況,完全可以把它當做豪華轎車一樣駕駛,因為它是目前將性能與豪華結合最出色的純正AMG車型。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