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朗動為什么要停售,朗動銷量那么好為什么停產
韓系車,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有多久沒看到它的新聞了,網上天天說的不是日系車就是德系車,所以今天小匠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韓系車,朗動銷量那么好為什么停產,感覺如果不偶爾提提估計大家都要忘記它了。,
市場份額的降低,反映到了韓系車兩大主力品牌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身上是連續5年銷量下跌,產能過剩。原本現代在國內是建了5個工廠準備要大展身手的,結果車子生產出來沒人要,最后第一工廠賣給了理想,第二工廠也被迫停產,重慶工廠據說在去年已經停產了,只剩下第三和第四工廠還在生產。而韓系車的另外一個難兄難弟東風悅達起亞也是半斤八兩,年年賣年年虧,大股東東風汽車也實在受不了,最終和起亞分了手,以后的路就讓起亞自己一個人走了。
其實韓系車并不是沒有風光過,2016年現代在中國市場就實現了連續4年銷量突破百萬,起亞在華的汽車銷量也突破了60萬輛。本來風光無限的韓系車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呢?把時間撥回到20年前,韓系車簡直就是中國消費者最喜歡的車型之一,當時的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世界名牌大廠紛紛來到中國投資建廠,當時如果有一輛合資品牌的汽車,不僅開出去有排面,而且質量也比國產好多了,特別是韓系車的設計非常漂亮,比日系德系什么的還要便宜好幾萬塊錢,搶到就是賺到。
2002年底北京現代的索納塔投產,成為了韓系車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款轎車。就這個顏值,一上來就甩了捷達和桑塔納好幾條街了,新車還在生產線上就已經被瘋狂的消費者搶定一空了。正式上市之后你要是不搶那根本買不到。2003年索納塔的銷量達到了5.2萬輛,占了當年B級車市場10%的份額。同年起亞的千里馬也正式下線,一上來就把一汽夏利直接按在地上摩擦,打的夏利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往后的那幾年,現代和起亞一起聯手在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風生水起,不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韓系車的身影。比如2003年上市的伊蘭特和2006年上市的起亞遠艦,加上之前的索納塔組成了三架馬車,基本上取代了捷達和夏利成為了各大城市的出租車,當時只要是打的出門,不是現代就是起亞。在銷量登頂的2016年,北京現代熱銷車型一大堆,包括了領動、朗動、途勝等車型,每個月的銷量都是輕松破萬,年銷量更是高達百萬。但是到了2021年現代的銷量就只剩下38.5萬輛,也就是當年的三分之一。而起亞就更慘了,銷量跌到了16.3萬輛,就連當初的三成都達不到。
而造成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還就是中國自主品牌的不斷崛起,以前買車,中國人向來都有一個鄙視鏈,買德系的大部分看不起買日系的,買日系的又看不起買韓系的,而買韓系的看不起買國產的,反正一層鄙視一層,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韓系車普遍都要比德系車和日系車便宜個兩三萬,而韓系車最大的殺手堿就是用性價比去搶市場,但是這些年這個招數已經越來越不好使了,因為一說到性價比,不管是現代還是起亞,根本玩不過吉利、長安、比亞迪這些一線的自主品牌。豐田大眾這些合資品牌不斷向下,自主品牌不斷向上,這就讓現代和起亞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上不去又下不來。到了現在不但買韓系車的人越來越少了,就連愿意坐下來討論韓系車的人也沒剩多少了。
因為人家是盈利機構啊,要壓縮成本啊,一條線上生產10款車和生產4款車的成本和損耗肯定不一樣啊,老車只是發揮余熱的,又不指著它搶多大的市場。所以,停售一些銷量差一些,或性價比低(于廠家而言)的車型也可以理解。
事實上韓系車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這么差,現代起亞集團2021年的銷量全球排名第四,在三大件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技術,只是國內的消費者并不太認可,特別是在中國市場迎來了新能源時代之后,現代和起亞就只是推出了幾款油改電的車型來糊弄中國的消費者,結果自然不出意外,消費者給韓國人好好上了一課,銷量最后慘不忍睹。退出中國肯定是現代和起亞最不愿意面對的局面,但是想要咸魚翻身又哪那么容易呢?
停售是正常的。一款車出來幾年后,新的車型就要上市。如果沒有新車型上市,舊的車型賣幾年就會審美疲勞,賣不動。而且其它品牌競爭那么大,廠家只有不斷的開發新車型。領動停售后,新的伊蘭特就上市了,接替領動。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