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自動駕駛系統
文\秦叔寶
目前汽車最有吸引力又最危險的莫過于自動駕駛技術。谷歌自動駕駛汽車于2012年5月獲得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而現在大多數乘用車輛都已經配備了自動駕駛的一系列功能。
【太平洋汽車網】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又稱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vehicles;Self-pilotingautomobile)也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一種通過車載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系統。自動駕駛操作系統是。
安全性一直是自動駕駛不可回避的問題,無知將會讓我們陷入人云亦云的恐慌,所以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發展現狀如何?自動駕駛未來將何去何從?
【太平洋汽車網】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是利用車上的各種傳感器,在汽車行駛中隨時感應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并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的。
什么是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人對汽車的駕駛控制,轉移到汽車對自身的控制方面,主要涉及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
感知環節相當于人的眼和耳,主要通過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達等各類車載傳感器在行車過程中完成對環境及車輛的感知、搜集周圍環境數據并將其傳輸到決策層;決策環節相當于人的大腦,主要通過操作系統、芯片與計算平臺等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并輸出相應的操作與指令任務;執行端則相當于人的四肢,將接收到的操作指令執行到動力供給、方向控制、車燈控制等車輛終端部分。
從上表看出,“0級”屬于“應急輔助”,車載系統只是提供車道偏離預警、前碰撞預警、自動緊急制動等應急輔助功能,在該級別下,車輛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安全保護的功能。“1級”是“部分駕駛輔助”,表示駕駛員和系統共同掌握駕。
自動駕駛發展現狀如何?
2016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正式提出發展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并將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各地積極推進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商業化應用,開放測試道路、出臺管理細則,推動無人駕駛技術進步和商業化落地。我國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可以算得上行業領先。
目前,自動駕駛分為兩派,分別是“激光雷達”和“純視覺計算”兩派。
【太平洋汽車網】汽車l2.5自動駕駛系統包括:主動安全系統:前向車距監測FDM、加塞預警CIW;主動泊車系統:平行車位的輸出、遙控泊車優化等;智能駕駛系統:開放TJA交通擁堵輔助、ALC自動變道輔助;人工智能功能升級則包含了駕駛。
激光雷達派的優勢首先是能獲取空間的深度信息,其次由于其自發光源,無需外界的燈光輔助,比純視覺方案來得更簡單。目前,各大自動駕駛方案大廠都逐漸用混合固態的激光雷達來取代傳統的旋轉式激光雷達。
目前,在汽車行業,激光雷達已經成為了車企新車的競爭焦點之一,與此同時圍繞激光雷達的“軍備賽”也已開啟。
純視覺計算方案的優勢很淳樸那就是成本低。其次純視覺計算方案目前在識別這塊的優勢很明顯,它的分別率高,軟件,硬件都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
劣勢在于純視覺計算方案的深度信息終歸是靠訓練出來的,這就涉及樣本庫是否足夠豐富,而且純視覺方案需要高精度地圖來配合。純視覺計算方案代表車企就是特斯拉,目前我國一些地點還是實行特斯拉禁止通行。
自動駕駛未來將何去何從?
8月8日,交通運輸部就《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為適應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趨勢,鼓勵和規范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應用,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在系統梳理總結自動駕駛汽車試點示范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對自動駕駛落地過程中自動駕駛車輛的路權、數據安全、車輛保險等關鍵問題作出了規定。
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決策系統負責路線規劃和實時導航。規劃和實時導航不僅需要高精度的數字地圖,還要V2X通信網絡技術的支持,自動駕駛的決策系統要統一協調安排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各種雷達、攝像頭、聲吶等傳感器硬件,組織成。
目前相關法規正在從生產領域逐漸向使用和服務相關領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這也表示自動駕駛更好地走向生產生活是發展趨勢,從主駕配備安全員到方向盤后無人再到真正實現車內無人化正是自動駕駛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