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小排量汽車購置稅2019新政策
李永鈞
今年1~4月,國產品牌乘用車銷量大幅滑坡高達22.3%,市場份額較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預計第二季度很有可能跌破市場份額40%的預警線,進入新一輪洗牌期,低谷中的國產品牌車路在何方?

政策紅利消退
1.6L:車子的購置稅是1.17*7.5 1.8L:車子的購置稅/1.17*10 兩者相差2.5% 車輛購置稅 介紹:輛購置稅是對在我國境內購置規定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它由車輛購置附加費演變而來。現行車輛購置稅法的基本。
從2014年開始,國產品牌車市場份額從38%上升至2017年的44%。然而從2018年起,這一趨勢戛然而止,開始下挫,今年以來更是墮落谷底。
仔細回想,2017年10月,國家正式公布小排量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全面到期,或許是中國品牌下滑的一個原因。在2014年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實施前,絕大多數合資品牌基本上都采用1.8L、2.0L、2.4L等大排量發動機,小排量發動機并不流行。隨著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正式實施,國產品牌隨之大量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出現,而且絕大多數是SUV車型,國產品牌也從此開始強勢崛起。如今政策到期,中國品牌就下滑這顯然不是巧合。
在刺激政策期間,中國品牌份額都出現明顯上升,上升幅度均接近5個百分點;而合資品牌在兩次政策期間份額均出現了下跌,顯然刺激政策對國產品牌的紅利效應更為顯著。其原因,一是國產品牌1.6L排量以下的車型占比較高,與刺激政策更貼合;二是購置稅減半政策,更符合首次購車且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偏好。然而,政策紅利消退成為國產品牌市占率減少的重要推手。
法律分析:沒有相關政策規定小排量轎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第九條 下列車輛免征車輛購置稅:(一)依照法律規定應當予以免稅的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及其有關人員自用的。
SUV熱退潮
從車型上看,2014年至2017年,國產品牌之所以能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抓住了SUV細分市場的超級紅利。2012~2017年,SUV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1%,市場比重從17%增長至43%。而在這波SUV紅利期中,國產品牌顯然是最大贏家,但是到了2018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小排量汽車購置稅2019新政策,國產品牌SUV同比下降6.7%,究其原因則可以總結出不少,比如SUV的兩大重點市場都出現負面影響:農村市場的汽車消費普及期已接近尾聲,中西部地區房地產火爆對汽車消費的擠壓。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消費升級導致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合資品牌的主動戰略調整。國產品牌主打小型、緊湊、低價的SUV市場,而在當前汽車消費升級階段,國產品牌的傳統強勢產品開始與新的消費升級需求脫節。另一方面,合資品牌不斷加強SUV的全產品線布局,開始彌補小型、緊湊型SUV的市場空白。一系列變化加上退潮的車市,讓國產品牌SUV跌回地面。
遭遇品質瓶頸
購置稅為汽車售價的10%。汽車購置稅的納稅人為購買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稅率為10%。除了汽車,摩托車、電車、拖車和農用運輸車也要繳納汽車購置稅。好了,今天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今天介紹的小排量車購置稅能給大家一個。
頹勢逆轉可期
放眼未來,國產品牌應當如何逆轉當前頹勢,重新開啟一輪增長周期呢?
一是及時調整產品戰略,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最近幾年,國產品牌在產品戰略布局上,資源嚴重堆積在SUV和低端MPV市場,轎車及其他細分市場則鮮有投入。而當前市場出現諸多結構性變化,尤其是轎車市場回暖,中國品牌應及時調頭上攻,可望在轎車細分市場創造一波新的紅利期。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