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股票,威馬汽車股票上市時間
此前網傳的威馬汽車降薪事件,在最近迎來“官方回應”。
威馬汽車CEO沈暉在一封內部郵件中稱,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
威馬汽車股票上市時間,具體措施為:從今年10月開始,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基本工資;公司發薪日(上月工資)從次月8日發放調整為次月25日發放;本年度不再發放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
無論是從事件本身,還是從具體執行的措施,都與此前網傳版本差別不大。而此次CEO沈暉在內部信中,似乎也在用最平實最直白的措辭告訴員工:威馬的資金有點頂不住了。
此前,筆者在《威馬這次真涼了?》一文中曾討論過威馬汽車降薪風波,與其企業發展背后的隱憂。而作為曾經的“造車四小龍”,和現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二線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的困境也是整個二線造車新勢力的縮影。
一、威馬汽車的股票小編不敢買,首先是因為其營收年年虧損,前景非常不好。根據威馬汽車的營收數據看,其汽車成本在15.2萬元,賣的時候是10萬元左右,可以說是賣一臺車子就虧損幾萬塊,哪個企業也不能這樣玩,而且以后的。
搶灘IPO,成與不成都很難
我們都知道,“燒錢”是造車新勢力的特性之一。
蔚來汽車李斌曾說,一家電動車企業走到量產至少需要200億元;小鵬汽車何小鵬也表示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太夸張,現在自己造車才發現200億都不夠花......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下場、政策調整以及市場格局的變化,新勢力造車對錢的需求愈發凸顯。
關于威馬汽車年虧損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元,這公司的經營狀態就是有問題的,我分析過這個公司的數據,所以這個公司的股票我不會買!另外,我分享一下我是怎樣炒股的方式。我炒股的方法,可能大家都無法理解。因為我在態市會。
諸如“蔚小理”三強,通過率先登陸資本市場,嘗到了新能源汽車風口的第一波紅利。在過去兩年間,股價攀升,盡管賬面依然虧損,但至少擺脫了缺錢的危險線。可見,IPO是新勢力造車擺脫資金問題的途徑之一。
在降薪風波之前,威馬汽車也通過嘗試IPO解決資金問題。
第一次是在去年威馬汽車完成科創板的上市輔導。但后續有報道稱威馬汽車被質疑科技含量不足,研發占比不高,再加上連年虧損,以及上市材料審核出現問題,使得其科創板受阻。
針對該報道,威馬汽車方面回應:“正在科創板政策收緊下進行IPO排隊,上市時間未定,科創板上市情況請以上交所公示為準。”但自那之后,威馬汽車的科創板之路便沒了下文。
第二次是今年6月,威馬汽車在上海結束兩個月全域靜態管理后的首日,便出現在了港交所新一批IPO申請的名單上。而從其降薪風波來看,威馬汽車的赴港IPO之路也不順利。
相比IPO遙遙無期的威馬汽車,同為二線新勢力的零跑汽車卻先聲奪人,成功登陸港交所。
此前,小鵬汽車返港上市時融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理想汽車也獲得近14倍超額認購,最終融資規模超過百億港元。此次零跑汽車的發行定價和融資額比不上它們,但對于剛實現規模交付不久的零跑汽車來說,無疑為二線新勢力開了個好頭。
不過,從零跑汽車的上市表現,也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于新勢力的態度逐漸變得保守。
銷量掣肘,財務虧損是現狀
當依靠IPO解決資金問題的路越來越難走時,回望二線新勢力們自身發展的問題同樣不少。
以最直觀的銷量來看。
去年,“蔚小理”三家年銷量無限趨近10萬輛,彼時的哪吒汽車、威馬汽車和零跑汽車被甩分別以7.0萬輛、4.4萬輛、4.3萬輛的表現被遠遠甩在身后,這也是新勢力三強和二線新勢力過去幾年銷量表現的縮影。
一、威馬汽車去年巨虧82億元威馬在香港交易所發布了招股說明書,按照慣例,新汽車公司的上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可威馬的這一次,卻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爭論的焦點是,盡管威馬21年虧損82億,但創始人沈暉的收入卻達到了
好在趁著新能源市占率暴增的背景,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今年在銷量上趕了上來。
數據顯示,“蔚小理”今年前10個月的銷量分別為9.2萬輛、9.6萬輛、10.4萬輛。而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分別交付12.92萬輛、9.46萬輛,甚至于超過“蔚小理”的趨勢。
威馬汽車2022年下半年申報港股IPO披露招股書中顯示:創始人兼董事長沈輝2021年薪酬合計12.62億元,天價薪酬引起熱議。因為威馬汽車2021年虧損82.06億元,而創始人的薪資卻高達12億,所以引發大家熱烈的議論。威馬汽車是一家創立。
相比它們,威馬汽車在市場火爆的大背景下,今年前10個月共交付3萬輛新車,成為嚴重拖后腿的一家,即便是把統計區間回放,威馬汽車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累計交付也才8.34萬輛,年平均交付量不足3萬輛,市場表現與成立初期的期待差距甚遠。
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期間,零跑汽車營收分別為1.17億、6.31億和31.32億元。根據招股書提供的數據,其期內虧損分別錄得9.01億、11億和28.46億,合計超過48億元。
威馬汽車的情況更加糟糕。根據招股書數據,威馬汽車過去三年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136億。根據公開資料,截止今年一季度,威馬汽車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共只有36.78億,資金壓力是二線新勢力中最大的一家。
雖然哪吒汽車雖然沒有正式遞交招股書披露財務狀況,但從大股東360披露的數據中,仍可以找到其經營狀況。根據360年報,過去兩個財年哪吒汽車分別凈虧13億和29億元。今年上半年,哪吒汽車的虧損也達到了6.9億元。
從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雖然零跑汽車、威馬汽車、哪吒汽車的品牌定位和主攻市場存在差異,但它們的財務數據都是長期處于高虧損狀態,尤其是威馬汽車。
作為曾經的資本寵兒,自成立至今,吸引一眾投資大佬紛至沓來,接連獲得大額融資。截止去年10月5日,威馬汽車已完成累計金額達350億元共11輪融資。但截至2022年一季度,威馬汽車的現金儲備已不足40億元,想必這也是威馬汽車為何全員降薪,度過寒冬。
至此,雖然威馬汽車回應了全員降薪的風波,但二線新勢力除了上述銷量整體不濟、財務持續虧損、受資本冷遇等問題,包括召回、投訴、自燃等狀況仍不在少數。盡管躋身一線是二線新勢力的共同心愿,但想實現,何其難也。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