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州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神州租車到瑞幸咖啡再到舌尖英雄,營銷狂人陸正耀靠資本局可以說呼風喚雨,但隨著瑞幸造假風波,被渾水機構機構做空,陸正耀正在淪為營銷失信人,最明顯的反應是,資本已經不再為其個人品牌買單。”
離開瑞幸不到一年時間,陸正耀開始了新的創業,這次瞄準的是餐飲。同樣的配方,不同的賽道,他正試圖孵化下一個“瑞幸咖啡”。
去年12月,“舌尖工坊“項目正式面市,主營預制菜和速烹菜,宣布采用“只加盟、不直營”的模式迅速擴張,后來改名為“舌尖英雄”。
據悉,自面市以來,舌尖英雄在3個月內已經簽約6000家門店,累計獲得16億元融資。
在舌尖英雄之前,主打重慶小面的“趣小面”,曾被陸正耀認為是退休前的最后一戰。然而,這次融資并不順遂,自2021年8月開業至今,趣小面門店拓展停滯不前。改名“趣巴渝”后,主推菜品也從單一的面食類,延伸到了更多川渝菜系。然而截至今年2月份,趣巴渝在全國門店僅剩下8家。
前腳在“趣小面”上栽了跟頭,后腳又投身預制菜的陸正耀,這次能打個翻身仗嗎?
用瑞幸咖啡路子再造舌尖英雄
舌尖英雄的擴張思路,還是那個熟悉的配方,大手筆砸錢營銷,熟悉的裂變式推廣。
在社交媒體平臺和電梯間里大規模鋪廣告,社群內發放優惠券,這都是瑞幸咖啡曾經的燒錢式打法。在這套打法上,陸正耀百試不爽。自面市以來,舌尖英雄3個月就簽約了6000家門店,據悉,其還計劃在5個月內再落地3000家門店。
這一擴張速度甚至超過了瑞幸咖啡,瑞幸咖啡成立第一年,門店也不過只有2000多家。
舌尖英雄成立于2020年8月,2022年1月10日,舌尖科技宣布推出到家業務“舌尖工坊”(后改名為舌尖英雄),進軍預制菜行業。同日,首家門店在北京正式開業。但快速擴張也帶來了不少隱憂,畢竟,做奶茶店的運營思路并不適用于餐館。
顯然,陸正耀也想到了這一點。他采取的策略是更加激進,從開始就拋棄直營,選擇走加盟商路線。重要的是,舌尖英雄前期開出的兩家直營店,銷售業績慘淡…相比之下,加盟模式擴張起來,要更快。
加盟條件看似非常誘人:加盟門店一共有5種店型,最小只需10平米左右,投資金額最低3萬元。宣傳材料稱,如果菜品不打折,毛利率可達50%。規模最小的兩種店,每日賣十單即可盈虧平衡。
然而,大規模的開放加盟很容易帶來不穩定因素,尤其對于單店的管理更加考驗運營能力和供應鏈能力。
作為新入局的玩家,舌尖英雄團隊顯然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而且從高管團隊的配置來看,舌尖英雄也并不是個專業的餐飲玩家。這一點,陸正耀在“趣小面”上已經栽過了跟頭。不過相比起重慶小面,預制菜的項目好在賽道夠火,前景夠廣。
流水的風口,鐵打的神州系
盡管不是專業餐飲玩家,但值得一提的是,舌尖英雄團隊仍舊是一些從神州時代開始就追隨陸正耀的老兵們。
王培強已經追隨陸正耀多年,2021年3月,王培強與陸正耀被一同列為被執行人;2021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向陸正耀、王培強發出限制消費令。除王培強外,天眼查信息顯示,舌尖英雄的周斌曾在“神州系”企業和瑞幸咖啡任職,盧勇曾在瑞幸咖啡任職。
瘋狂融資讓企業上市,然后套現走人。被稱作是陸正耀式套路創業。從神州租車到瑞幸咖啡再到如今的舌尖英雄,都如出一轍。
成功將神州租車經營上市后,陸正耀又在2015年捕捉到了網約車的風口,順勢成立了神州專車,以同樣的方式,很快神州專車便融到了兩輪融資共計8億美元,以神州優車的名義迅速掛牌新三板。
隨后,陸正耀將同樣的套路復制到了瑞幸咖啡身上,18個月內融資13筆,并于一年半后成功在美股上市。隨著瑞幸咖啡的上市,陸正耀的身價一度高達200多億美元。但資本的故事并不好講,經歷過巔峰時刻后,隨著瑞幸咖啡造假案的爆發,讓陸正耀一度跌入了谷底。
按照瑞幸公司爆出的的銷售情況,在2019年第三季度一共出售了400多件商品,但實際的銷量只有200多件。此舉是為了粉飾其財務狀況,從而獲得更多融資,抬升股價和市值。
財務造假案被曝出后,瑞幸咖啡市值蒸發了300多億,很快從美股退市。作為瑞幸咖啡的除了被公司免了職外,他手上的瑞幸股票也遭到了清算,被用于償還債務。在被瑞幸踢出局后,陸正耀陷入了信任危機,神州租車股價暴跌。
瑞幸咖啡之外,陸正耀的另一個賺錢工具項目寶沃汽車,也在近日因財務枯竭、無力還債,決定申請破產。陸正耀本人更是背負巨額債務,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截至2022年4月26日,陸正耀共有6條被執行信息,不同案件涉及執行標的合計45.88億元,未履行金額合計22.98億元。
其中一筆債務高達12億,系2021年6月份被北京市法院列入強制執行名單。
趣小面曾經被看作是陸正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趣小面的失利,讓這個資本狂人突然不自信起來,頻頻倒手,從換名字到換產品,陸正耀失去了往日操作瑞幸、神州時的篤定。
預制菜是門好生意嗎
幸運的一點是,疫情加速下,預制菜市場確實火熱。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預計中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
該市場也頗受創投圈和資本層面關注。今年以來,A股預制菜板塊已掀起過多輪漲停。根據行業報告,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B端和C端市場的占比約為8:2。B端餐飲企業有海底撈、全聚德、知味觀、外婆家和眉州東坡等。舌尖英雄屬于C端市場。
舌尖英雄的產品形態包括預制食材和快速烹菜,號稱是讓不想做飯和不會做飯的人也能實現「20分鐘一桌菜」。但根據不少博主測評,所謂預制菜買回家后,還需要經過洗菜、切菜等環節,才能做好一桌菜。“預制菜到底方便在哪?”這是不少網友的疑惑。
另根據“舌尖英雄”官方說法,舌尖英雄通過原產地采購第一手新鮮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急凍或冷藏儲存,冷鏈運輸至零售終端。客戶購買后簡單烹制,即可成為一道美食。
但事實上,“舌尖英雄”目前并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產品主要來自代工廠。據悉,舌尖英雄僅有的100多個產品需要先經過外部原材料采購、制作,再由外包冷鏈運輸至C端消費者。這其中存在不少隱憂。無論是前端研發、生產供應鏈,運輸、配送鏈,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將為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陸正耀在做的是整合渠道商,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之上,通過品牌包裝來完成銷售。本質上,“舌尖英雄”只能稱得上是包裝加工商。這一點上與起源于鄭州的鍋圈食匯火鍋食材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火鍋和炒菜的難度不一,對食材要求也不同。
腹背受敵的“舌尖英雄”,正在遭受來自成熟餐飲企業的市場擠壓。
一方面,目前包括盒馬、永輝超市等商超企業,以及以西貝、海底撈為代表的餐飲企業,都在預制菜領域有所布局。這些玩家已經有了固定用戶圈層,從品牌認知來看,舌尖英雄并不占優勢。和舌尖英雄對比,這些企業在資金上并不占劣勢,對于舌尖英雄的營銷投入和市場策略,他們也可以進行復制和跟進。
另一方面,預制菜市場雖然前景巨大,但尚是一門長期的生意,并不是一門快速變現的好買賣。況且,目前C端消費者對預制菜也存在一定的質疑,是否足夠有營養,食品安全問題是否能得到保障等。最致命的隱患是,加盟模式帶來的風險不可控。“舌尖英雄”團隊基因并不具備專業基因,盈利能力存疑。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