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談汽車視頻,郎咸平再談保險視頻
【東音社按】最近由韓寒導演、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正在熱映,這個賽車手的故事簡直令人熱血沸騰,而其中又插入了一個接一個的笑點,郎咸平再談保險視頻,讓人們時而笑得前仰后合,時而又因為激烈的比賽腎上腺素飆升。故事里有從骨架搭一輛賽車的情節,也有賽車被嚴重損壞后修復的情節。這一切完美演繹了許多非汽車制造企業想要跨界造車的夢想。可是造一輛車真的有那么容易嗎?本文選自《郎咸平說:新經濟顛覆了什么》經東方出版社授權發布。
跨界造車的四大障礙,如何跨越?
為什么我不看好這些企業跨界造車?我以做電動車做得最好的特斯拉為例。
第一,資金壓力大。
對于汽車這個重資產行業來講,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資金,任何決策失誤都將帶來滅頂之災。2015 年特斯拉銷售額只有40.46 億美元,虧損3.21 億美元。根據彭博社和金融信息公司Markit 4 月12 日發布的數據,特斯拉股票空頭的比例自2014 年7 月以來上調了50%,空頭占特斯拉流通盤的26%,使得特斯拉成為第三大的被做空公司。2014年年末,奔馳基本上已經清空了其所持有的特斯拉股份。戴姆勒電動汽車主管哈拉爾德·克勒格爾(Harald Kroeger)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說,為了開發自有傳動系統和電池技術,奔馳已經投資了5.5 億美元,下一代電動汽車會使用自己的技術。
郎咸平一向強調產品的人性化,講:品牌本身由三大部分組成,“外觀”、“品質”和“思想”,這三種元素呈金字塔型從塔基到塔尖分布。可見,換成汽車行業,郎咸平更欣賞汽車品牌所蘊含的“思想”,而不是各個零部件所具備的“功。
第二,技術難度高。
特斯拉創立于2003 年7 月,經過五年才研發出來第一輛車,在2008年最艱難時,是借助了戴姆勒和豐田在零部件、技術、資金和經驗等方面的支持才涉險過關。在此之后,特斯拉也頻頻出狀況。2014 年2 月在車庫中莫名起火,2015 年因懷疑前排安全帶安裝不當而召回Model S,之后又召修了2700 輛Model X……這樣的頻率實在太密集。
第三,供應鏈管理難。
郎咸平說專輯 財經郎眼節目預告 11月的節目播出安排《財經郎眼》最新播出時間《財經郎眼》郎咸平說視頻全集郎咸平說視頻,郎咸平說視頻全集,郎咸平說下載,郎咸平說,郎咸平說視頻全集專題免費提供郎咸平說相關的各種視頻和音頻資料的。
汽車產業供應鏈管理,無論是對于傳統汽車巨頭還是汽車新秀特斯拉來說,都是一道難題。一部蘋果手機最多70 個零配件,而一輛汽車的零配件不包括螺絲螺帽都有7000 個以上,可見管理整條汽車供應鏈難度之大,超出我們的想象。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產品一旦設計存在缺陷,汽車制造商未必一時能檢測出來,而是之后經過消費者反復使用才暴露出問題。
例如,2016 年1 月19 日,特斯拉將零件供應商德國Hoerbiger 公司推上被告席,指控后者未能按照前者要求為Model X 供應合格的鷗翼式車門,并提出索賠。Hoerbiger 供應給特斯拉的車門存在過熱、漏油等缺陷,“凹陷程度超出特斯拉標準允許的誤差范疇”“無法按照相應的速度或者對稱式開啟”等。這次延誤直接導致Model X 產能爬坡受阻,用戶交付時間延后。
2011年11月11日,郎咸平以485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9位。郎咸平最新演講內容 你們花時間來這里聽我演講,已經是看到今天中國經濟的空隙。在這個媒體的報導中,你居然發現的信息中發現許多報導的不真;中國經濟到。
另一個方面,就是對于供應商來說,是選擇年銷5 萬輛的特斯拉還是年銷290 萬輛的奔馳?奔馳拿到更低價的部件,同樣可以探索更先進的路數。而特斯拉顯然需要承擔規模不足帶來的成本問題。再加上一系列原本不會出現在汽油車上的部件,例如英偉達的芯片、LG 提供的超大屏幕等,都需要做相應適配。特斯拉做的事情幾乎都沒有先例,無形中需要承擔整合供應鏈的任務。鷗翼門的問題就是嘗試新技術的代價之一。
第四,設計和制定標準難。
設計標準是不能共享的,如果某家互聯網企業直接沿用別人的設計標準,將視為違法行為。設計標準需要定義的內容太多,如豐田發布的某非關鍵零部件設計標準,厚度超過1000 頁。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實驗支持。以座椅總成為例,一個生產驗證流程從最細節的零部件實驗到最終的總成實驗,大致有1000 多項實驗,其中每一個數值,每一句實驗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實驗往往是為了驗證設計失效模式,即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DFMEA),做實驗的時候疏忽了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導致最后的產品不可靠,從而引起召回風險。
郎咸平認為,匯率也會影響股市,但“匯率是各國政府為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他舉例說,日本汽車曾經出口席卷美國市場,美德法聯合簽訂“廣場協議”:日本外匯增長過快需要升值。日本也被迫簽了協議。當年,國際投機商認為日幣。
你認為,一個作為汽車行業門外漢的互聯網企業,一年以內能開發出來整車標準嗎?沒有標準,怎么設計和制造汽車?因此,對于這些門外漢企業,未來很悲觀!估計要死掉90%,或者去投靠傳統廠商才能有活路。
互聯網車企vs 傳統車企,誰能領跑智能車?
郎咸平視頻資料總目錄 2005年10月郎教授在上海財大的演講(RM格式250M,95分鐘)2005年10月郎教授對壘TCL李東生(頭腦風暴)(RM格式98M,33分鐘)20050625.財經點對點_郎咸平痛批股權分置(75M,23分鐘)2005年全集(視頻RM。
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現在大家一窩蜂都去做電動車了,難道汽車的未來是電動車?其實,之所以去做電動車是因為傳統車難做,大家覺得電動車更容易。但是請記住,汽車的未來不是電動化,而是智能化!智能汽車,無論你是油動還是電動都不重要,那不過是動力系統而已,重要的是汽車本身的智能。這才是互聯網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應該關注的部分。
那么,為什么沃爾沃能做得這么好呢?這家被福特賣掉的企業,怎么到中國人手里就火起來了呢?當然是研發!想制造一輛智能汽車是相當不容易的。李書福說,從并購沃爾沃至今,研發已投入了110 億美元。2016年,沃爾沃還將投入近200 億人民幣,吉利汽車也投入90 多億元人民幣,相互協同共同發展智能互聯汽車技術。研發是個無底洞,永無止境!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
點解了解更多購買書籍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